[实用新型]电子钢琴琴键力度开关无效
| 申请号: | 91231559.8 | 申请日: | 199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769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李文佑;吴亚明;张芒;唐宗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市电子乐器工业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0H1/34 | 分类号: | G10H1/34 |
| 代理公司: | 青岛市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崔滨生 |
| 地址: | 266003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钢琴 琴键 力度 开关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琴键开关,特别是用于电子钢琴的琴键开关。
以前,电子钢琴的琴键均以导电橡胶做导通器件。这种器件在弹奏时,为一次性触发,反映不出弹奏的力度,采用这种琴键的电子钢琴的音量无法通过弹奏的力度来控制,表现力较差。另外,导电橡胶与线路板铜箔接触处因环境所致经常出现表面氧化层,使接触不良。
本实用新型是为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缺点而设计的一种电子钢琴琴键力度开关。它具有两个触点,故可以达到两次性触发的目的,能够将弹奏的力度反映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电子钢琴琴键力度开关。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具有用弹性导电材料制成的上簧片3、中簧片1和下簧片8。它们的中部用绝缘套4固定在一起,中簧片1安装在上簧片3和下簧片8之间,它们相互之间间隔一定距离,它们的后部是用于与电路连接的接线片5、6、7。上簧片3的前端为钩状,钩2朝向中簧片1并与中簧片1接触,钩2对中簧片1产生一定压力。中簧片1的前部比上簧片3和下簧片8的前部长。下簧片8的前端为钩状,钩9朝向中簧片1并与中簧片1离开一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上簧片3的中部具有凹槽10,前部11具有一定錐度,前端的钩2具有两爪12。
本实用新型的中簧片1的中部具有凹槽13,前部14具有一定錐度。
本实用新型的下簧片8的中部具有凹槽15,前部16具有一定錐度,前端的钩9具有两爪17。
本实用新型在弹奏时,中簧片在琴键的压迫下,从离开上簧片到达下簧片有一段时间,这段时间的大小就反映出弹奏的力度。它与电路结合可使电子钢琴的音量通过弹奏的力度来控制,从而丰富了电子钢琴的音乐表现力。本实用新型的上簧片和下簧片的前端具有钩状两爪,中簧片做上下运动时,与上簧片和下簧片接触处做微量磨擦,这样可刮掉中簧片表面的氧化层,使接触的可靠性大大增加。上簧片、中簧片和下簧片的前部都有一定錐度,可保证较强的强度和弹性,同时,可使簧片受力分布合理,疲劳强度增大,延长使用寿命。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并做为摘要附图。
图2为上簧片的展开图。
图3为中簧片的展开图。
图4为下簧片的展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如图1所示,上簧片3、中簧片1和下簧片8均采用弹性较好的锡磷青铜板冲压而成。它们的中部用电木绝缘套4固定在一起,它们的后部是用于与电路连接的接线片5、6、7。上簧片3的前端为钩状,钩2朝向中簧片1并与中簧片1接触,钩2对中簧片产生一定压力。下簧片8的前端为钩状,钩9朝向中簧片1并与中簧片1离开一定距离。如图2、图3、图4所示,上簧片3的前部11、中簧片1的前部14和下簧片8的前部16都有一定錐度,形状为等腰梯形,中簧片1的前部14较长。上簧片3的前端的钩2有两爪12,下簧片8的前端的钩9有两爪17。上簧片3、中簧片1和下簧片8的中部分别具有凹槽10、凹槽13和凹槽15,这些凹槽有利于簧片在绝缘套4中定位。上簧片3的接线片5最短,中簧片1的接线片6较长,下簧片8的接线片7最长,这样有利于接线时弯曲方便。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所有电子钢琴琴键力度开关依次排列好,固定到绝缘板18上,将接线片弯曲,穿过绝缘板18,接到相应的电路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市电子乐器工业公司,未经青岛市电子乐器工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55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