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完全不眩目汽车会车灯无效
| 申请号: | 91231393.5 | 申请日: | 199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315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26 |
| 发明(设计)人: | 李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敏 |
| 主分类号: | B60Q1/14 | 分类号: | B60Q1/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031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完全 眩目 汽车 车灯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适于汽车夜间安全会车的前照灯。
目前汽车前照灯普遍采用双灯丝结构。夜间会车时,将远光变为近光,或交替互闭大灯而开小灯。尽管使用近光,增大了车灯的视线保护角,但两车相距三十米左右,或矮小车辆与高大车辆相遇,因车灯位置高低差异以及双方前照灯光强弱差异,仍会发生强烈眩目。如果采用交替互闭大灯开小灯的方式,频繁会车将造成反复的明暗适应,导致驾驶员视疲劳和精神高度紧张,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完全不眩目的汽车前照灯。在夜间会车时,双方不需熄灭大灯,也不必将远光变为近光,就可清楚地看到对方的车及路面情况,而对方的前照灯只能隐约看到,从根本上消除双方驾驶员的眩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现有汽车左右前照灯玻璃壁上分别固定两块偏振片,如附图所示,使其偏振化方向一致,与车灯水平方向成45°夹角。偏振片的形状、尺寸依灯玻璃而定,原则是保证从灯丝发出的光线全部通过偏振片后射出;同时在驾驶员视线前方的风挡玻璃处再设置一块偏振片,以会车时遮住驾驶员视线为宜,使其偏振化方向与本车前照灯中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一致。
经上述处理的汽车,夜间会车时,双方驾驶员仅需用驾驶室内的偏振片遮住视线即可。由于两车相向,故我方驾驶室中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与按装在对方前照灯上的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垂直。根据马吕斯定律,即 I=IOCOS2Q,式中IO为前照灯发出的光强度,I为透过驾驶室中偏振片的前照灯光强度,Q为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间的夹角。此时,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正交,Q=90°,则I=0,亦即对方前照灯中的直射光线不能进入我方驾驶员的眼睛。同理,我方前照灯中的直射光线亦不能进入对方驾驶员的眼睛,从而达到了会车双方在照常开大灯行驶情况下,完全不眩目的目的。而双方前照灯发出的偏振光,经被照射物体的反射后,能够穿过风挡玻璃处的偏振片进入驾驶员的眼睛,故又能使双方驾驶员都能清楚地观察到对方的车辆及路面情况。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改变光线传播性质的方式来达到完全不眩目的目的,故较之现有车灯有以下优点:
1、夜间会车时,照常开大灯行驶,也不需变近光,同时缩短了会车时间。
2、解决了现有车灯无法解决的矮小车辆与高大车辆相遇,因车灯位置高低差异以及双方前照灯光强弱差异所造成的眩目问题。
3、消除驾驶员视疲劳和精神高度紧张,简化操作,增加夜间行车安全感。
4、今后汽车前照灯的设计,不再受照明器保护角的限制,故可进一步增大灯的前照距离和照射宽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汽车前照灯的主视图。
图2是A-A剖面图。
前照灯由偏振片(1)、灯玻璃(2)、远光灯丝(4)、近光灯丝(5)及反光镜(3)组成。O-O为偏振片(1)的偏振化方向,与水平方向成45°夹角。
本实用新型制造工艺简单,不需改变现行前照灯内部结构,只需分别在现有前照灯灯玻璃壁的驾驶室中各附加一块偏振片,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效果好,不需废弃原有设备,极易于实现和推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敏,未经李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13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