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频异步干扰脉冲抑制器无效
申请号: | 91230127.9 | 申请日: | 1991-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1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0-07 |
发明(设计)人: | 王永德;龙宪惠;吴光弼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36 | 分类号: | G01S7/36 |
代理公司: | 四川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韩运浦,刘金荣 |
地址: | 61006***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异步 干扰 脉冲 抑制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号处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抑制同频异步干扰脉冲信号的信号处理装置。
无论在军用还是在民用领域,有时都需要多部雷达同时工作以达到全面精确地获取目标信息的目的,如气象雷达或进行空中编队飞行的机载雷达等等。但多部雷达工作在同一波段甚至同一频道时,彼此就会发生干扰。由于这是一种有源干扰,因而即使雷达之间的空间距离远大于雷达有效作用距离,即使干扰波是从雷达工作天线的旁瓣进入接收机,其干扰功率也是很大的。这种干扰由于各部雷达的脉冲重复频率不同而被称为同频异步干扰。当雷达受到这种干扰时会在B型显示器上形成一种弯曲辐射状的干扰花纹,严重妨碍对有用信号的监测与跟踪。采用简单地对消或线性滤波等处理方式都很难达到既将这种干扰消除,而又保持有用信号不受到损伤的目的。
彼.威卓等人分别在1975年的《电器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刊12月第63卷1692页“自适应噪声对消:原理和应用”和1976年该会刊9月份“天线与电波传播”第224卷的论文《自应阵专辑》中曾分别提出用自适应噪声对消或自适应波束形成进行空间区分等方式将这类干扰削弱的方案,但由于其处理手段复杂,设备庞大,对一般气象雷达或机载雷达难以适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使同频异步干扰得到有效抑制,而有用信号的损失极小的同频异步干扰脉冲抑制器,而且该抑制器不存在因自适应处理方式固有收敛过程带来的信号损失。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要点在于它可由延迟单元和取小值电路构成。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原理图。
图2所示为取小值电路原理图。
图3所示为n位取小值电路的实施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在雷达接收机中的位置图。
若雷达接收机的输出信号为XK,XK可经延迟单元(5)延迟一个雷达脉冲重复周期T,成为延迟信号XK-T。XK及XK-T可在时刻K同时加在取小值电路(6)上,输出信号YK在时刻K时等于XK或XK-T中较小的一个;当XK=XK-T,则YK输出其中的任意一个。对某些雷达系统来说;若雷达接收机本身能提供XK-T信号,则延迟单元可直接用雷达接收机本身代替。
若本实用新型采用数字信号处理方式实现,则取小值电路可由比较器(7)及选通器(8)构成。XK及XK-T两路信号输入比较器(7)后,可以比较器(7)的A<B端输出信号作为由受控开关组成的选通器(8)的控制信号,当A<B端输出高电平时,受控开关K置于“1”,即让XK输出;当A<B端输出低电平时,受控开关K置于“0”位,即让XK-T输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3012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