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管接头无效
| 申请号: | 91227797.1 | 申请日: | 199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23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春禄;武有祥;罗玖京;曹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南郊区小店玛钢厂 |
| 主分类号: | F16L19/00 | 分类号: | F16L19/00;F16L21/02 |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郭乾正 |
| 地址: | 030032***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管接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快速管接头。
现在普遍采用具有锥管螺纹的管接头,其紧固、联接和密封必须用油泥、纤维等填充料。安装、拆卸困难,劳动强度大。为克服上述缺点,有人提出快速方便接头,有代表性的是在申请号为86210986.8的《快速装卸管路连接器》的管接头螺母,安装锥形开口套的管接头。它比锥管螺纹管接头施工工效高几倍。由于采用具有外螺纹的接头体与装有锥形开口套和密封圈的管接头螺母,其联接螺纹、密封圈、紧固钢管的开口套以次在轴向相连,故体积较大特别是轴向尺寸较长,另外其锥形开口套的锥度小,在安装过程中管接头螺母与锥形开口套产生自锁,影响施工质量和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管接头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体积较小、装卸更为方便、性能可靠的管接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下述结构:它由接头体、橡胶密封圈、垫圈、开口套、管接头空心螺栓构成。接头体的每个端口有内螺纹,接头体内腔与内螺纹相连的部分为锥形台,其斜角为40°~60°;橡胶密封圈的外侧为锥形,其锥度同接头体内与内螺纹相连的锥形台的锥度相匹配,其外径与接头体内螺纹的内径相匹配;开口套的外侧为锥形,其斜角为8°~12°;管接头空心螺栓的螺纹端的孔为锥形,其锥度与开口套的相等;开口套插入管接头空心螺栓的锥形孔内,橡胶密封圈安装在接头体端口内的锥形台上,垫圈的外径与橡胶密封圈的外径相匹配并紧压橡胶密封圈,管接头空心螺栓拧入接头体端口的内螺纹并使开口套的端面紧压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接头体采用直通接头体、三通接头体、四通接头体、直角接头体及其它弯头接头体可构成直角管接头、三通管接头、四通管接头、直角管接头及其它弯头管接头。
连接钢管时,依次把管接头空心螺栓、开口套、垫圈、橡胶密封圈套在钢管的一端,然后把钢管一端插入接头体内腔,把橡胶密封圈、垫圈、开口套、管接头空心螺栓安装在接头体的端口内并拧紧管接头空心螺栓,它的锥形孔在开口套产生径向分力和轴向分力,径向分力使开口套内径缩小紧固连接钢管,轴向分力使开口套的端面通过垫圈向橡胶密封圈挤压,由其外侧锥形面产生径向分力挤压钢管起到密封作用。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结构,外侧为锥形的橡胶密封圈、垫圈、具有锥形孔并内装开口套的管接头空心螺栓安装在接头体的螺孔内进行钢管联接,其联接可靠、紧固和密封性能良好、体积较小,开口套与管接头空心螺栓不产生自锁,安装、拆卸方便,施工效率比普通管接头高10~15倍,无须在钢管绞螺纹、可减少钢管壁厚、节约钢材。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结构由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通管接头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三通管接头的三通接头体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四通管接头的四通接头体剖视图(有两个端口安装相应的元件)。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直角管接头的直角接头体剖视图(一个端口安装相应的元件)。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由端口有内螺纹的直通接头体6及安装在直通接头体6端口内的橡胶密封圈5、垫圈4、开口套3、管接头空心螺栓2构成。开口套3安装在管接头空心螺栓2的锥形孔中,锥形孔与开口套外侧的锥度相等,其斜角为8度~12度,直通接头体6端口内的锥形台的斜角为40度~60度,橡胶密封圈5外侧的锥度与锥形台相匹配。拧紧管接头空心螺栓2,开口套3便收缩卡紧钢管1,同时橡胶密封圈5也受力向径向收缩紧压钢管1,达到密封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是三通管接头,其三通接头体7的结构如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是四通管接头,其四通管接头8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两个端口安装有橡胶密封圈5、垫圈4、开口套3、管接头空心螺栓2。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四是直角管接头,其直角管接头9如图4所示,其中一个端口安装有橡胶密封圈5、垫圈4、开口套3、管接头空心螺栓2及钢管1。
实施例五是弯头管接头,其接头体是弯头接头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南郊区小店玛钢厂,未经太原市南郊区小店玛钢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779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