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氧机无效
| 申请号: | 91227537.5 | 申请日: | 1991-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42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陈解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解生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55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增氧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养鱼业的增氧机的执行机构。
由于鱼池中鱼的密度较大,为保证鱼类正常吸氧、生长,一般均需采用电动增氧机来补充水中的溶氧量。已有的增氧机分为水面增氧式和水中增氧式两种,以水中增氧式效果好,水中增氧式尤为负压予混合式效果好。中国专利CN88205650.6介绍了一种负压予混合式的水中增氧机,其工作原理是:工作电机带动水中的螺旋叶轮,由于负压的作用水面上的空气先进入水气予混合区与水组成带气泡的水流,再经螺旋叶轮推向渔池深处。其缺点主要是单个螺旋叶轮远离水面,产生的负压有限,故进入水中的空气量少,增氧效率不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增氧机的执行机构,它不仅增氧效果好,而且构造简单。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成的:它包括置于水中的支架和设于支架内的转轴,转轴的外缘设有接近水面的螺旋叶。由于转轴上的螺旋叶接近水面,因此该执行机构(斜置于或平置于接近水面的水中)工作时,使水面上进入水中的空气量多,增氧效果好。
此外,为了加强增氧效果,可在该机构的转轴下部增设有离心切割齿轮,当该机构斜置于水中工作时,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又有一路水面上的空气经转轴及离心切割齿轮的内腔,从与齿槽相通的气道进入水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增氧效率。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予以具体描述。
图1是实施例一构造示意图,图中1为电机;2为电机座套;3为支架;4为水面。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二构造示意图,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图5是具有螺旋叶的筒形体构造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三构造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四构造示意图;图8是图7的K向视图。
参照图1、图2,实施例一中增氧机的执行机构包括置于水中的支架3和设于支架内的由电机带动的转轴5(本实施例中转轴的一端与电机轴相联接,另一端与支架下端轴承座6相铰接),转轴上固套有至少两个的螺旋叶轮7(位于上侧的螺旋叶轮接近水面)。
当电机经转轴带动螺旋叶轮高速运转,水面上的空气进入水中与水混合,形成一股夹带气泡的水流沿轴向被推向鱼池深处。该增氧机的执行机构由于转轴上设有多个螺旋叶轮,且螺旋叶轮接近水面,因此,沿轴向作用水的推力大;使空气与水的混合量多,混合时间长;能有效提高增氧机的增氧效率。
实施例二构造如图3、图4,该增氧机的执行机构的构造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仅在于1.转轴32下部固套有离心切割齿轮8,离心切割齿轮由上端部9呈锥形的筒形壳体10,和布设于筒形壳体表面的长齿条11组成,筒形壳体前后侧分别设有转轴通孔12、13,筒形壳体内缘设有与离心切割齿轮的齿槽14相通的气道15(本实施例中与离心切割齿轮的齿槽相通的气道是环形气道)。2.转轴32体内设有空气通道16,转轴的露出水面的上部设有与空气通道相通的进气孔17,转轴的下部设有与离心切割齿轮的内腔相通的出气孔18。
当电机带动转轴、螺旋叶轮及离心切割齿轮高速运转,一方面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水被阻在离心切割齿轮的表面,形成气液动态界面,此时,空气自转轴的进气孔17、空气通道16、出气孔18到达离心切割齿轮的内腔并经气道15进入水中,产生了大量的气泡;另一方面螺旋叶轮自上而下沿轴向推动一股夹带气泡的水流经离心切割齿轮表面,将其周围的气泡一同带往鱼池深处,从而进一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增加增氧效率。
图4是外缘具有螺旋叶19的管形体20,它可固套于转轴上替代(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中的)螺旋叶轮7进行工作。
图5是实施例三构造示意图。图中28为支架;21为主动皮带轮,22为传动皮带;23为被动皮带轮;双点划框线24表示具有螺旋叶的增氧转轴体(如图1,由转轴5和螺旋叶轮7构成)或具有螺旋叶及离心切割齿轮的增氧转轴体(如图3,由转轴32、螺旋叶轮7和离心切割齿轮8构成)。
实施例四的构造如图6、图7。图中29为支架;30为主齿轮;31为被动齿轮;26为传动皮带;27为被动皮带轮。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增氧机的执行机构,可制成具有单个增氧转轴体(如实施例一、二、三)或多个增氧转轴体(如实施例四)的增氧机,以适应养鱼业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具有增氧效果好、构造简单、造价低等显著优点,其推广应用前景可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解生,未经陈解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75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