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效便携式交直流两用紫外线灭菌器无效
申请号: | 91225914.0 | 申请日: | 1991-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528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希奎;沙宝成;楚树森;范菊峰;杨晓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锦州市太和区太和光源仪器厂;北京协海医学科技开发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L2/10 | 分类号: | A61L2/10 |
代理公司: | 锦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胜利,李辉 |
地址: | 12100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效 便携式 直流 两用 紫外线 灭菌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灭菌消毒器,特别涉及一种高效便携式交直流两用紫外线灭菌器。
现有技术中的紫外线灭菌器或直流、或交流,因而不能交直流两用,也有在直流基础上,外加稳压电源,这样,又不便于携带。如1988年7月27日公告的申请号为“87214861”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紫外线灭菌灯”,它由折迭式灭菌箱、机盒、安装在灭菌箱内的U型紫外线灭菌灯、安装在机盒内的晶体管直流变换器和电池盒组成,在使用时,将消毒物放入灭菌箱内,接通电源后,晶体管直流变换器产生振荡,使紫外线灯启辉,即可进行杀菌消毒。但这种结构的灭菌灯,本身只能使用干电池,如使用交流电,必须外加直流稳压电源,实际上不能交直流两用;此外,又由于采用U型灯管,光照密度不够,因此杀菌消毒效果不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交直流两用并采用可自行充电的充电电池且光照密度大、杀菌消毒效果显著、便于携带、尤其适于野外使用的高效便携式交直流两用紫外线灭菌器。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有一个机壳,在机壳内安装有盘形紫外线灭菌灯、充电电池、开关和线路板、在线路板上安装有由串联在一个电源输入端的电阻、电感和整流二极管构成的限流整流器,在限流整流器的输出端和开关的第一控制端接有充电电池,在开关的公共端和另一个电源输入端并联有由可控硅构成的降压支路和由电位器、电阻、电容及二极管构成的控制支路,所说的降压支路和控制支路构成降压器,在开关的第二、第一控制端之间还接有常开按钮,在开关的第二控制端和限流整流器的输出端之间接有由自耦变压器、电阻和三极管构成的振荡器,所说的振荡器的输出端与盘形紫外线灭菌灯的两极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交直流两用并可自行充电的技术措施,使该灭菌器更具有便携的特点,同时适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用品、用具的表面灭菌;而采用盘形灯管、光照密度大、消毒杀菌力强;实验证明,用该灭菌器距被灭菌物表面0.5~1.5cm直接照射,灭菌时间为3~15秒,其灭菌率可达99.99~100%。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盘形灭菌灯主视图和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方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有一个由上盖1和下盖10构成的手持式机壳,在手持式机壳的上部一侧开有一个通孔,对应该通孔的壳体内安装有一个反光罩3,在下盖10下部开有一个用于引出电源线的通孔4,在反光罩3中安装一个盘形紫外线灭菌灯2,所说的盘形紫外线灭菌灯2如图2、图3所示,它由盘形灯管2A和两个电极杆烧结而成,所说的盘形灯管2A由一个直径为4~5mm的长管紧紧绕成的盘圆构成,其中间一个抽头、外缘一个抽头,所说的两个抽头分别与盘圆垂直,所说的两个电极杆由直径为10mm的管子内装冷阴电极2B组成,电极杆上端收缩至4~5mm,与盘圆相接通,这样使电极杆与盘圆互相平行,所以可以使手持式机壳在侧面开孔,盘形灯管2A和内装冷阴电极2B的电极杆内经过抽真空后再充装氩气并在任意位置装有50mg水银;在盘形紫外线灭菌灯2的下端(既电极杆下端)用压盖5经螺钉紧固在上盖1上,上盖1和下盖10经连接螺钉6连接,在壳体上安装有开关7,在壳体内还安装有电池架9和线路板11,在电池架9上安装有充电电池8。
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如图4、图5所示,在线路板11上一个电源输入端12上串接有电阻R4、电感L1和整流管D2构成限流整流器,在限流整流器的输出端16(即二极管D2的负极)和开关7的第一控制端15之间接有充电电池8,在开关7的公共端13和另一个电源输入端12′之间并联有由双向可控硅SCR1构成的降压支路和由电位器(R2)、电阻(R3)、电容C1、串联在电阻R3和电容C1的结点和双向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之间的的电阻R1及双向二极管D1构成的控制支路,所说的降压支路和控制支路构成降压器,所说的电源输入端12和12′通过电源插头引出,在所说的开关7的第一、二控制端15和14之间还接有常开按钮AN,在限流整流器的输出端16和开关7的第二控制端14之间接有由自耦变压器B1、三极管T1和电阻R5构成的振荡器,所说的振荡器的输出端17和18与所说的盘形紫外线灭菌灯2的两极相连。
在实际使用中,若使用交流电灭菌,则接通电源、并将开关7按到第二控制端14位置即可,此时,电源输入端12、限流整流器、振荡器、降压器和电源输入端12′构成回路,由于控制支路导通,又使起降压作用的可控硅SCR1导通,同时振荡器开始振荡,使盘形紫外线灭菌灯2启辉,即可灭菌消毒;若用直流电、按下常开按钮AN,充电电池8即作为振荡器的电源,使振荡器开始工作,进而使盘形紫外线灯2启辉,即可进行灭菌消毒;若将开关6按到第一控制端15位置,同时使常开按钮AN处于常开状态,并接通电源,电源输入端12、限流整流器、充电电池8、降压器和电源输入端12′构成电路回路,即可对充电电池8充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锦州市太和区太和光源仪器厂;北京协海医学科技开发公司,未经锦州市太和区太和光源仪器厂;北京协海医学科技开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59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冰箱速冻室用食品存放板
- 下一篇:红外线电热消毒餐具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