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门框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91225501.3 | 申请日: | 1991-09-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08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麒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麒生 |
| 主分类号: | E06B1/04 | 分类号: | E06B1/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先,宋敏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门框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合式门框结构,该结构采用截面呈“”的型材作为门框的顶框、弧框、侧框及底框,并可将型材的两端均裁制成具有45°的角或加设一槽,然后由所需的楔型块,将顶框、弧框、侧框及底框连接起来形成一门框,以获得易装易拆,装载不占空间、搬运容易的效益。
惯用的门框结构是将门框的两侧框依门的大小按其尺寸直接截断,而顶框及底框则横置于两侧框的内侧,接着在连接位置直接加以焊固,然后再将成品运送到施工场所再行安装施工。
然而,此方式的生产过程易有下列缺陷:
1.焊固后的成品体积庞大及重量笨重,在制作生产时容易造成工作不便,成品运送方面则浪费装载空间,且易造成成品扭曲变形,又须多人搬运,相当不便。
2.焊固时需多个专业人员操作,因门框有花纹、线条的设计、焊接线条高低起伏,不是一般工作人员所能胜任,浪费工时,增加了产品成本。
3.焊固后须再对焊固表面加入修整,如果门框再要烤漆,则可将表面加以修平,但若客户指定金属型材的原色,则造成无法处理的遐疵,此确是产品的美中不足之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组合式门框结构。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门框结构,它包括一顶框、二侧框、一底框和四个楔型块,各框为截面呈“”形的型材,每个楔形块都具有两个互成90°角的凸出块,凸出块的截面为与框型材截面配合的“”形,但略小于框型材截面的“”型,以使凸出块插入框型材端部内时,框型材能紧密地框住凸出块;框型材的两端根据需要裁制成45°或0°角,通过将门框四角处的楔形块的凸出块插入对应框型材的端部,就形成一个完整的门框结构。
上述门框结构还可包括有一弧框,弧框为截面呈“”的型材,所述门框两上角处的楔形块上端还具有一凸出弧块,凸出弧块的截面为与弧框型材截面配合的“”形,但略小于弧框型材截面的“”形,以使凸出弧块插入弧框型材端部内时,弧框型材能紧密地框住凸出块;顶框两端还设有与凸出弧块配合的缺口;通过将凸出弧块插入弧框两端,即形成带有弧框的门框结构。
本实用新型组合式门框结构具备有下列各优点:
1.本实用新型是用楔形块将门框各型材加以固定连结,具有组装容易,省时省工的实用性。
2.本实用新型的型材与建筑物接触面开设有一开口槽,可借助型材金属的弹性,很容易地将楔形块嵌入,并能够紧密地框住楔形块。
3.本实用新型无须焊固,且装配时亦无须任何工具,故可降低成本及提高工作效率。
4.本实用新型可依各人喜好的门框型状设计成矩形,或设计成具有扇形窗的形状。
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及功效,特举一实施列并参阅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立体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立体装配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局部放大图。
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门框结构包括一顶框11,二侧框12、13,一底框14及四楔形块21、22、23、24,其中顶框11,侧框12、13及底框14,是由一截面呈“”形的中空型材冲压或一体成型的,且各型材两端均裁制成具有45°的角,另外,参见图2,“”型材与建筑物贴合面设有开口槽,并设有二个伸出的框唇111、112;而且,其中楔形块22具有两凸出块221、222,而两凸出块221、222则互为90°角,且凸块块是针对“”型材而设计,故其截面亦呈“”形状。
本实施例的组合方式请参照图2所示,首先将顶框11及侧框12以90°角相对,进而将楔形块22的凸出块221嵌入顶框11的中空“”型材中,而达到凸出块221截面“”与顶框11截面“”相互配合,而“”略小于“”的尺寸,而恰能紧密配合,而顶框11的框唇111、112于凸出块221嵌入顶框11之时,可藉由型材的弹性,使凸出块221顺利嵌入,嵌入后顶框11又能紧密地框住凸出块221;又藉由楔形块22的另一凸出块222,以同样方式将凸出块222嵌入侧框12之中,然后门框1的另三个装配点,依上述操作顺序,组装成本实用新型的门框1,且其各型材端面45°角互相组合成具90°角的框角,而藉由楔形块加以连结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麒生,未经杨麒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55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柱式发光二极管仪表面板显示器
- 下一篇:健身药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