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奶瓶无效
| 申请号: | 91225381.9 | 申请日: | 1991-09-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74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肖惠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惠臻 |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天安 |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奶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哺乳器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奶瓶。
奶瓶是哺乳婴儿必备用品,就现有技术所知,奶瓶大体上是由一瓶身、一奶嘴以及一盖体所构成,倘若盖体与瓶身在螺合时锁得太紧或者螺合的角度有所偏差歪斜的话,奶嘴上的通气装置即有被压迫而无法发挥通气的功效,导致婴儿吸吮奶瓶内之奶水不易,造成无谓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奶瓶,在使用时,不但可确保瓶体内外的空气畅通,且瓶内的奶水亦不会外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奶瓶,它包括:
一瓶身,具备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其上段形成有一预定大小的瓶口;
一奶嘴,其上段形成一吮头,底段往外延设一突环部,该突环部的底面再往下延伸一环圈,该环圈上间隔设有若干补强部,该补强部预定位置上各往下凸设有一突粒部,该突粒部的内部具有一中空部,另自该突环部之顶面对应于该等突粒部各往下设有通道与该突粒部之中空部相连通,且自该突粒部的头部依预定方向剖设有一切槽与该中空部相通;以及
一盖体,装设于该瓶身的瓶口上,其顶部开设有一通孔,以便嵌设于该奶嘴之中段适当处。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得以被了解,兹列举一最佳实施例并参阅附图加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图2的A部分的放大视图。
请参阅各图,本实用新型由一瓶身(10)、一奶嘴(20)以及一盖体(30)所构成,其中:
该瓶身(10)具有一开口向上的容纳空间(11),其瓶口内径尺寸大约为46mm(公厘)左右,其瓶口外周面设有第一螺合部(12),瓶口内周面上段则形成有一斜面部(13)。
该奶嘴(20)的顶段设有一吮头,底段则往外延设有一突环部(21),该突环部(21)的底面再往下延伸一环圈(22),该环圈(22)以略呈喇叭口状形成,其上间隔设有三个补强部(221),于该三个补强部(221)的中点位置各往下凸设有一尖头状突粒部(23),该突粒部(23)的内部具有一中空部(231),另自该突环部(21)之顶面对应于该三个突粒部(23)各往下设有一通道(24)与该中空部(231)相连通,该通道(24)呈鱼眼孔状,且在该突粒部(23)的底部尖头处往上依预定方向剖设有一切槽,直剖到与中突部(231)相通为止。
该盖体(30)的顶部开设有一通孔(31),以便嵌设于该奶嘴(20)中段之环槽部(25)上,该通孔(31)的内径略大于该环槽部(25)的外径,于瓶盖(30)的内周面形成有第二螺合部(32),它与该瓶身(10)的第一螺合部(12)的螺纹相匹配,于外周面则设有一扳动部(33),以帮助易于将盖体(30)旋紧或旋松,另于该通孔(31)的周壁底缘往下延伸形成一大体呈三角截面的环状顶掣部(34),以及顶板底面外段又形成有一凸缘部(35)。
由于该瓶身(10)的瓶口内形成有斜面部(13),使该奶嘴(20)的环圈(22)与瓶口内财面保持一段适当的距离,由此,即使使用者在旋紧盖体(30)时角度有所偏差歪斜,该环圈(22)仍不致与瓶口内侧相抵触,令该奶嘴(20)的突粒部(231)不会受挤压变形,因此,当婴儿在吸吮奶瓶内的奶水时,空气以图3中箭头(40)所指方向由外界向内进入瓶身(10)内部,以免奶瓶内形成真空现象,以利吸吮,且因该突粒部(231)不受拘束,故可完全发挥单向阀之功能,可防止奶水自箭头(40)所指的相反方向流出奶瓶外侧。
再者,因为在该盖体(30)的通孔(31)周壁下缘另形成一顶掣部(34),以及盖体(30)内面具有凸缘部(35),主要是怕盖体(30)若被锁得很紧时,盖体(30)顶板底面的平面恐会将奶嘴(20)的通道(24)给遮蔽起来,故特设计该顶掣部(34)来抵住该通道(24)顶面,再配合该凸缘部(35),可于突环部(21)顶面与盖体(30)顶板底面之间形成一适当大小的间隙,因此,即使该盖体(30)锁很紧,该通道(24)也不致被塞住,而仍能使空气进入流畅。
另外,该瓶身(10)的瓶口顶面也有一适当宽度的小平面来贴靠该奶嘴(30)的突环部(21)底面,所以,奶瓶内的奶水亦不致自瓶口顶面与突环部(21)底面之间渗泄至瓶外。
另外,要附带一提的是,如果该瓶身(10)的瓶口内径大小仅制成32mm(公厘)左右之“窄口”型时,该奶嘴(20)环圈(22)上的补强部(221)只要有两个即可,当然,突粒部(23)数目亦只有两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惠臻,未经肖惠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53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