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定向汽车手刹驻车机构无效
| 申请号: | 91225105.0 | 申请日: | 1991-09-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69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裴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峰 |
| 主分类号: | B60T7/10 | 分类号: | B60T7/10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澎 |
| 地址: | 05525***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定向 汽车 手刹驻车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制动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摩擦制动机构。
现有车辆上的驻车机构,通过一套复杂的连杆联接机构,使摩擦轮张靠在轮鼓内侧,达到驻车目的。这种结构相近处的油封漏油,影响手刹的正常功能。而且车辆在坡路起步时,需要司机进行一套准确的配合动作,否则会出现熄火或滑坡的情况,这样就增加了行车难度和不安定因素。CN89220933号专利是解决上述坡路行车安全性问题的一种较理想的驻车机构,该机构是由移动杆、摩擦盘、摩擦片、助势钩(链钩)等部件安装在汽车驱动轴上而构成,利用摩擦助势,实现了单方向驻车的目的。但这种机构的手刹操作也分方向性,即为使车辆驻车保证单方向,移动杆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需要司机牢牢记住驻车的移动杆移动方向,不能出错。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手刹驻车时移动杆移动的方向唯一,而驻车机构方向实现自动定向的手刹驻车机构,从而进一步简化操作程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由移动杆、摩擦盘、摩擦片、助势钩、杠杆、定位杆、拉杆及连接杆构成本手刹驻车机构,摩擦盘固定于汽车动力输出轴上,摩擦片设置在摩擦盘的两边,其中一片摩擦片固定于汽车分动器壳体上。摩擦片通过与助势钩一端固定连接的连杆定位,助势钩的另一端与杠杆连接,杠杆的两端分别连接移动杆和摩擦片。定位杆通过拉杆与移动杆相连接,其中部有一凸台,可在移动杆作用下顶靠在助势钩端侧。手刹操纵杆与移动杆相接。拉动手刹操纵杆,移动杆动作,拉动定位杆顶紧助势钩,使两摩擦片卡紧在摩擦盘上,达到驻车的目的。当在坡路停车并驻车时,车辆在重力作用下向坡下方向有个小位移,使摩擦盘转过一个角度,带动摩擦片及助势钩,使助势钩移出定位杆凸台,向该旋转方向进一步卡紧摩擦片和摩擦盘,限定了车辆的进一步下滑,实现了自动定向驻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是图1省略移动杆后的A-A向视图。
图1中1为移动杆,2为杠杆,3为助势钩,4、5为摩擦片,6为定位杆,7为拉杆,8为连接杆,9为摩擦盘。摩擦盘9固定于汽车的动力输出轴上,摩擦片4、5在摩擦盘9的两边,靠在摩擦盘的边缘处(图2所示)。摩擦片4固定于汽车分动器壳体上,为定摩擦片;摩擦片5通过连接杆8定位,并可在助势钩3的作用下横向移位,为动摩擦片。连接杆8穿过助势钩3一端的前端,并固定成一体。助势钩3的另一端前部有槽,使杠杆2卡入,并由定位销10锁定二者(如图2所示)。杠杆2一端接定摩擦片4,另一端通过一小连杆与移动杆1相连接。移动杆1的一端固定于车体上,另一端与手刹操纵杆相接,在其中部接一拉杆7,拉杆7的另一端接在定位杆6上。定位杆6的中部有一凸台,通过移动杆和拉杆的作用顶靠在助势钩的端侧。
平地驻车时,移动杆和拉杆带动定位杆顶紧助势钩,使动摩擦片5压紧摩擦盘9,移动杆和杠杆的作用,使与杠杆2连接的定摩擦片4从另一方向压紧摩擦盘,从而卡紧摩擦盘,使车辆不能前后移动。坡地驻车时,无论是车头还是车尾朝下,在汽车重力作用下,向坡下方向产生一个小位移,摩擦盘片及助势钩转动一个小角度,使定位杆的凸台卡在助势钩的上沿或下沿上,使助势钩定位,并进一步卡紧两摩擦片,实现坡地驻车。而在坡地上坡起步时,先不松手刹,直接起动,由于定位杆的定位凸台卡住了助势钩,使车辆不能下滑,但在向相反方向即上坡运动时,由于定位凸台的限制作用,使助势钩不能反向转动,而限制了其反向助势作用,摩擦盘反向施加摩擦力,使摩擦片松脱,摩擦盘开始转动,起步后再松手刹,从而实现了坡地的安全上坡起步。
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杆与助势钩的配合动作,实现了手刹驻车的单向性和自动定位性。较之通过手刹操纵杆的不同方向移位而定向驻车的驻车机构,具有操纵简便单一,无需死记的优点,更适于实用,使汽车在山路或坡地行驶的安全性能进一步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峰,未经裴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51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