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反正转电动头针机无效
| 申请号: | 91224335.X | 申请日: | 199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54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7-01 |
| 发明(设计)人: | 周玉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玉中 |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卫生局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平 |
| 地址: | 3019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反正 电动 头针机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医学临床上用的治疗器具。
头针疗法,作为祖国传统医学遗产-针刺疗法,在与现代医学神经生理解剖知识结合的基础上,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探索、研究、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疗法。该疗法在治疗脑血管疾病、五官科疾病、内科疾病及其他多种疾病中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长期以来临床上一直沿用人工操作,即手捻的方法进行,治疗中发现,靠手捻即难以掌握达到最佳疗效所需转速指标,同时快速捻转时持续时间长了,人会有疲劳感,因而直接影响疗效,再者,一人难以同时治疗多位患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能达到最佳疗效所需转速,并能视病情控制其转速,使之在200转/分-600转/分范围内可调,同时保证转速持续平稳的反正转电动头针机,解决靠人工操作所难以达到的治疗标准,提高治愈率。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是这样实现的:利用传动原理之转速比与齿数比的关系,将主动部分的转动通过传动部分齿轮及曲轴、曲轴轴的转动转变成一齿轮的摆动,根据与之啮合齿轮两轮齿数比的关系,从而输出按一定转向(反、正向)转动的转速,实现模拟人工操作,并通过电位器控制所需转速。
本实用新型是由传动部分、治疗部分组成,其传动部分包括:电机、电机上齿轮、曲轴大齿轮、促动小齿轮、促动轮、曲轴、曲轴轴、曲轴转向齿轮、转向小齿轮、转向大齿轮、针杆齿轮、齿轮轴、齿轮轴板;治疗部分包括:针杆及头针。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正剖视图。
其中:(1)电机、(2)齿轮、(3)曲轴大齿轮、(4)促动小齿轮、(5)促动轮、(6)曲轴、(7)曲轴转向齿轮、(8)转向小齿轮、(9)转向大齿轮、(10)针杆齿轮、(11)针杆、(12)曲轴轴、(13)电位器、(14)齿轮轴板、齿轮轴(a,b,c,d)。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传动部分的齿轮(2)与电机(1)连接,齿轮(2)分别与曲轴大齿轮(3)、促动小齿轮(4)啮合,曲轴大齿轮(3)和曲轴(6)安装在同一轴(a)上,促动小齿轮和促动轮(5)安装在同一轴(b)上,曲轴转向齿轮(7)上安装曲轴轴(12),该轴与曲轴(6)接触,并通过两者间的滑动摩擦带动曲轴轴转动,转向小齿轮(8)与转向大齿轮(9)安装在同一轴、(c)上,转向小齿轮(8)与曲轴转向齿轮(7)啮合,转向大齿轮(9)与安装在轴(d)上的针杆齿轮(10)啮合;治疗部分的针杆(11)与齿轮轴(d)连接,该杆呈管状,头针插入该针杆内,轴(a,b,c,d)均固定在齿轮板(14)上,电位器(13)安装在外壳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机输入6V直流电,以此提供动力,使与之连接的齿轮(2)随之转动,从而带动与该齿轮啮合的曲轴大齿轮和促动小齿轮转动,使整个传动系统转动工作。通过曲轴、曲轴轴将主动部分的转动转变成曲轴转向齿轮的摆动,根据曲轴转向齿轮的齿数与转向小齿轮齿数比的关系,使转向小齿轮按一定转向(反、正向)转动,从而由针杆齿轮轴带动针杆输出按一定转向(反、正向)转动的转速,插入头针即可模拟人工捻转动作,利用电位器可调节其转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之处在于:该机构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体积小,携带、使用方便,造价低。应用该机能克服靠人工手捻操作时,而难以掌握达到的最佳疗效所需转速指标,针与肌体组织的摩擦力大,并可视病情确定其转速,使转速在200转/分-600转/分范围内可调,实现了靠手捻所不能达到的效果,提高了治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玉中,未经周玉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43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