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外窜大胶垫无效
| 申请号: | 91224021.0 | 申请日: | 1991-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93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杨稊生;龚鹓文;龚鹓婴;戚昌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稊生;龚鹓文;龚鹓婴;戚昌滋 |
| 主分类号: | E01B9/68 | 分类号: | E01B9/68 |
| 代理公司: | 交通部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丽萍,饶黄裳 |
| 地址: | 7235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外窜大胶垫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钢轨中间连接零件,特别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轨枕用的、置于轨条下的绝缘缓冲胶垫。
在混凝土轨枕上,为了缓冲及减震,需使用由橡胶或塑料等制作成的轨下弹性垫层,即绝缘缓冲胶垫。目前我国铁路上普遍使用的普通大胶垫的结构是如图1所示的长方形胶垫,其两面开有沟槽,两端有卡边卡在轨枕上,以防止胶垫相对于轨枕的横向位移,但它不能制止相对于钢轨的横向位移,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在线路上常常发生大胶垫外窜的现象,特别是曲线地段问题更为普遍。发生外窜后,大胶垫的工作状态就发生了质的变化,正常工作磨损不复存在,挤压替代了磨耗,大量的大胶垫外窜后被半边压溃而失效、被铆固螺栓所撕裂。这样的结果是:一胶垫消耗量猛增,二整正更换胶垫的工费开支增大,三造成轨枕非正常损坏,形成恶性循环,给设备安全埋下了后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可防外窜的绝缘缓冲大胶垫。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构思的:即在普通大胶垫的两纵向外侧边增加四个与胶垫本身同质量的防外窜凸边,用以卡住轨底,防止大胶垫相对于钢轨的横向位移。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是(见图2):在普通大胶垫的两纵向外侧有四个与胶垫本身同质量的用于卡住轨底的防外窜凸边(2),它向胶垫与轨底贴合的胶垫面A的方向凸起,与胶垫本体(5)形成整体。防外窜凸边(2)的截面积根据防外窜强度而设计,同边的纵向外侧的两个防外窜凸边(2)之间的距离为扣板(6)的宽度加上装配与施工所需的间隙(如图2、3所示),防外窜凸边(2)以外的结构及尺寸,除由于凸边的增加而引起设计与工艺所需的相应变动外,基本上与普通大胶垫相同,其所采用的材料及加工工艺过程均同于普通胶垫。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置于轨条(1)与轨枕(3)之间,防外窜凸边(2)即包住轨底,起到防外窜作用,为减轻机械磨损,在本实用新型下有一垫板(4),如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的轨型制成各种型号。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克服了因胶垫的外窜而带来的大量胶垫损耗,它未改变原普通胶垫的物理机械性能,质量检验及验收标准均与原普通胶垫相同。与普通胶垫相比,它具有使用年限长的优点,可节省大量的资金,其经济效益估算对比如下:
(以下估算均以我国××铁路分局××工务段1988年-1991年上半年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1、大胶垫在线路上正常使用周期不少于5年:
铺设钢筋混凝土枕总数(取90年): 278540根
88年~91年上半年共补充胶垫: 344379块
年平均补充新胶垫: 98394块/年
实际使用周期: (278540×2)÷98394=5.7年
2、大胶垫发生外窜挤压后使用周期大大缩短,时间在0.1年~0.5年,这里取为0.5年。
3、克服大胶垫外窜后,每公里曲线每年可节约的大胶垫投资为6889元:
管段曲线总长:92.576公里,其中桥上8.28公里,
铺设钢筋混凝土枕地段长为: 84.296公里
每公里铺设钢筋混凝土枕: 1840根/公里
大胶垫铺设总数:
84.296×1840×2块/根=310209块
5年周期时,每年应补充胶垫数:
310209÷5=62042块/年
0.5年周期时,每年应补充胶垫数:
310209÷0.5=620418块/年
差数: 620418-62042=558376块
保守一点,我们把这个差数打个对折,按279188块计,则每年每公里曲线路段可节约胶垫投资:
279188块/年×2.08元/块÷84.296公里=6889元/年公里
4、克服大胶垫外窜后每年可节约的工费12005元:
安装大胶垫整正有效工时分: 4.3分/块
4.3分/块×279188块=1200508分
若有效工时分为400分,日工资为4元(民工工资)则:
1200508÷400×4=12005元
5、克服了大胶垫外窜可延长钢筋混凝土枕使用寿命,促进线路良性循环。根据90年设备秋季大检查资料此段线路上存在失效大胶垫61423块,即至少有30721根轨枕处于非正常工作状态,承轨台磨损、刻槽也更加剧了大胶垫的损坏,轨枕的寿命也大大缩短,而每根钢筋混凝土枕的更换单价为80元左右,经济效益由此可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稊生;龚鹓文;龚鹓婴;戚昌滋,未经杨稊生;龚鹓文;龚鹓婴;戚昌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40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