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集中燃烧蜂窝煤民用炉无效
| 申请号: | 91223895.X | 申请日: | 1991-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18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照;周齐;金宏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F24B1/183 | 分类号: | F24B1/18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集中 燃烧 蜂窝煤 民用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集中燃烧蜂窝煤民用炉,为改进型设计,属于民用炉范畴。
已有的炊事、采暖两用蜂窝煤民用炉,其炉体内可装设二联煤(一联煤为由三块煤叠成),由于其联煤之间距离较大,一般为50~80mm,燃烧较分散,因此炉子的燃烧强度仍不够高,而炉子体积较大,且其缺少二次通风或二次通风偏向上所以燃烧也不够充分CO含量较高,再者其排烟的烟气为直接由烟囱排放,所以排出烟气温度较高,上述这些弊病致使已有的蜂窝煤民用炉体积大而占地面积大,热效率低和CO含量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的炉体结构,使其为集中燃烧、炉体体积小,燃烧强度高、燃烧充分、烟温得以充分利用的新型蜂窝煤民用炉,从而提高蜂窝民用炉的热效率和降低CO含量,且体积小。
本实用新型由炉体、炉盘、大炉盖、小炉盖、和设置于炉体上部的烟道、炉膛、炉膛外的水套、水套外的保温层和置于煤上的封火盖,以及设置于炉体下部的灰室、炉门所组成,炉体的上、下部由隔板和炉篦将其分成,所述的炉膛由混凝土筒和设置于该筒内的至少二个装置联煤的洞所组成,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所述的炉膛其联煤相互间距离10mm左右,联煤间集合部设有至少一个侧面均布小孔与联煤相通的二次风管,炉膛上设有一个与其相通的烟圈。烟圈上开有一个可通烟气的孔。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了联煤之间距离很近的结构和整个炉膛采用了由二次风管侧面均布小孔引入自然二次风,因此燃烧集中而充分,这样不仅增强了燃烧强度,提高了热效率,而且烟气中CO含量大为降低,而减少环境污染,并且炉体缩小使占地面积小;另外因采用了烟圈,使烟气自炉膛出来后由烟圈上位于烟囱对面的小孔排出,因此增加了烟气散热的流程,此外由于烟道中设有了水套一部分,所以烟气中的热量就被其吸热而降温,从而再次提高了本炉的热效率。由于上述这些结构的改进,使本实用新型可实现热效率高、烟气CO含量少和炉子体积小的目的。
实施例 带有二联煤或四联煤的集中燃烧蜂窝煤民用炉。
附图说明
图1 为带有二联煤的集中燃烧蜂窝煤民用炉结构示意图
图2 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 为图2的B-B剖视图
图4 为带有四联煤的集中燃烧蜂窝煤民用炉结构示意图
图5 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中:1.小炉盖,2.大炉盖,3.烟圈,4.导热筋片,5.水套,6.保温层,7.混凝土筒,8.炉篦,9.炉门,10.炉体,11.灰室,12.隔板,13.炉盘,14.二次风管,15.封火盖,16.烟圈上开孔,17.位于联煤间集合部的通风孔,18.烟道。
由图1、3、4可见,本蜂窝炉民用炉由炉体10、炉盘13、大炉盖2、小炉盖1、和设置于炉体上部的烟道18、炉膛、炉膛外的水套5、水套5外的保温层6、和封火盖15、以及设置于炉体下部的灰室11、炉门9所组成,炉体的上、下部是由隔板12和炉篦8将其分成,上述的炉膛是由混凝土筒7、和设置于该筒内的至少二个装置联煤的洞20所组成,为了使燃烧增强,燃烧充分和提高热效率,在本实施例中将联煤间距离设计为10mm,和在联煤间集合部17设有二个(对于图1)或一个(对于图4)二次风管14,此二次风管侧面设有均布的小孔,它通过混凝土筒集合处设置的可与二次风管14相通的多个通风孔17将风送给燃煤,以使其得以充分燃烧,从而降低CO含量,并同时减小了本炉的体积。另外本实施例还在炉膛之上设置了一个与炉膛相通的烟圈3,它可将炉膛输出的烟气集结后,然后由其开孔输出,因开孔与烟囱位置相对,所以烟气由开孔出来后,分二路走,然后再进入烟囱后输出,这样就使烟气流程增长,烟气的热交换可得以改善。此外本实施例还在水套上部插入烟道部分处,设置了至少二排导热筋片4,以增加水套的吸热量,从而使烟气温度可比原来降低100℃,从而使炉子的热效率更高。
由图2、图5可见,由于联煤数不同,其二次风管和联煤的布局不相同,但其工作原理,结构均相同。
由上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因采用了新的结构它可使联煤间结构紧凑,燃烧充分,燃烧增强,使废热充分回收,从而减小了炉子的体积,提高了热效率,并使烟气中CO含量大大降低而减少污染,因此具有良好的经济、实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389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行车减振货架
- 下一篇:热水器进水状况感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