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磨气门座及气门两用机无效
| 申请号: | 91223692.2 | 申请日: | 1991-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4097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李兴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兴旺 |
| 主分类号: | B24B19/00 | 分类号: | B24B19/00 |
| 代理公司: | 温州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瓯 |
| 地址: | 325003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门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气门座及气门两用机,属磨削机械。
修磨各种汽车、拖拉机及内燃机等的气门座和气门通常采用磨气门座机和气门机分别完成,目前还做不到一机二用,加工麻烦,降低工效;在磨气门座时砂轮座的定位是通过定位杆由两只锥套倒扣在气门导管口实现,对于新的气门两导管孔口而言,由于加工精度不高等因素往往是不同心的,那么用它定位的砂轮座亦是不准确的,对于旧气门导管而言,由于高温排气的腐蚀,造成气门两导管孔口不同心,砂轮座的定心更不准确了,影响加工精度;另外传动机构采用O型密封圈作传动带,中心距短,磨头转速高,而引起传动带打滑,导致磨头升温发热。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一机两用、加工精度高、结构紧凑、操作简便的磨气门座及气门两用机。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在原有机壳、回转手柄、电动机、电源开关、砂轮座、设在机壳内的固定偏心轴空腔内轴向滑配的定位杆和带进给手轮的进给螺杆等基础上在进给螺杆上设有一段扩径螺杆,偏心轴的空腔内设有一段供扩径螺杆上下活动的扩径腔。扩径腔之上设成与扩径螺杆匹配的内螺腔,内螺腔之上设有限位压簧。
磨气门座时,定位杆下端设成锥形,通过双锥面开口套配在气门导管内並与双锥面开口套螺纹联接,在气门导管内还设有与双锥面开口套螺纹联接的下锥杆。
磨气门时,定位杆设有底座,顶部设有与进给螺杆相配的内螺孔,机壳设有支座,並配设气门进给、夹持装置,气门进给装置包括拖板、进给螺杆、进给手轮,夹持装置包括电机、主轴、设在主轴内腔里的双锥面夹套及拼紧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由以下实施例及附图给出。
图1为磨气门座实施例结构视图;
图2为磨气门实施例结构视图。
本实施例具有机壳(13),机壳(13)上固定设有回转手柄(39)、电机(47)、电源开关(41),机壳内设有固定偏心轴(3),偏心轴空腔内设有轴向滑配定位杆(7)和带进给手轮(42)的进给螺杆(1),偏心轴(3)外通过上轴承和下轴承(30)设置砂轮座(26),由于砂轮座(26)旋转时产生轴向推力,上轴承采用单向推力球轴承(27)。进给螺杆(1)设有一段扩径螺杆(2),偏心轴(3)的空腔内设有一段供扩径螺杆(2)上下活动的扩径腔(4)。偏心轴(3)空腔内位于扩径腔(4)之上,并设成一段与扩径螺杆(2)匹配的内螺腔(5)。内螺腔(5)之上设有限位压簧(6),限位压簧(6)一端顶住机盖(38),一端通过垫圈(43)伸进偏心轴顶腔(44)顶住内螺腔(5)顶端,偏心轴(3)顶部用一螺母(45)固定在机壳上,下轴端设有肩胛(28),肩胛(28)倒扣定位在下轴承(30)上,砂轮座(26)和电机(47)之间设有传动齿轮(28A)、(29),过桥齿轮(40),传动齿轮(29)的轴套(46)与砂轮座(26)密封联接,传动齿轮(28A)安装在电机轴上。进给手轮(42)和进给螺杆(1)由导向键(48)、进给螺杆(1)上的长槽(49)装配,並可上下滑动,为了在调节完毕后防止进给手轮(42)离位,进给手轮上方设置保险锁紧盖(50),保险锁紧盖(50)套设在进给螺杆(1)顶端的快速手轮(52)上。为了在旋转过程中对传动齿轮(29)、轴承、砂轮座(26)等有效地润滑,固定偏心轴(3)上设有油尺(53A),油尺(53A)进口设在机盖(38)内,由螺钉(54)堵塞,並设有连通油室(34)、偏心轴下轴端的肩胛设有外螺槽(29A)、设在下轴承(30)上的密封拉油圈(31)设有对应的内外螺槽(32)、设在单向推力球轴承(27)上的拉油圈(33)开有沟通球轴承(27)和油室(34)的通孔(35)並设有内螺槽(36),同时传动齿轮(29)的轴套(46)设有内螺槽(37),这样工作时,使沉积的润滑油在肩胛(28)处经外螺槽(29A)往上送,並由下轴承密封拉油圈(31)的内外螺槽(32)送入下轴承(30)内,油室(34)的润滑油由球轴承拉油圈(33)的内螺槽(36)送给球轴承(27),並流经轴套内螺槽(36),多余的油经通孔(35)流回油室(34),从而形成循环润滑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兴旺,未经李兴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369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