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旋封闭离心除尘器无效
| 申请号: | 91222945.4 | 申请日: | 1991-12-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995U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姜晴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晴莉 |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77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气旋 封闭 离心 除尘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固体粉尘从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设备,其突出特点是在分离过程中能有效防止已分离的粉尘被重新带入排气管内。
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除尘器是旋风分离器,是由进气管、排气管、筒体和储料斗组成。当含尘气流从进气管进入分离器后,在筒体内旋转,靠离心力把粉尘抛向筒壁,并沿壁向下,落入储料斗。但由于除尘器的排气口下方的轴心处有一向上流动的气流,它将已分离的粉尘又重新卷起,带入排气管,故而降低了除尘器的除尘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尘器,它不仅能有效地把粉尘从含尘气体中分离出来,而且在分离过程中,能从根本上防止已分离出的粉尘被重新带入排气管内,从而大大地提高了除尘器的除尘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进气管呈长方形按气流流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a,与锥形筒体相切通向筒体内。排气管的入口向上伸过进气管的上缘,其走向向下,穿过储料斗,通到除尘器体外。在圆锥体与储料斗之间设有一圆柱筒体,圆锥筒体上有一上盖。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当含尘气体高速通过进气口进入锥形筒体时,在锥形筒体内形成一高速螺旋气流旋,固体粉尘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被抛向锥形筒壁;又由于筒壁有锥度,它能给抛向其壁面的粉尘和气体一个向下的力。同时螺旋气流也产生一个向下的分力,使粉尘沿壁面向下落入储料斗。净化了的气体向上旋入排气管被排掉。在排气管入口与储料斗之间有一高速旋转的螺旋气流旋。在除尘器工作时,既使储料斗内已分离的粉尘由于气体环流而被带起,也穿不过高速气流旋,更不可能进入排气管。
由于采用上述方案,所以除尘效率大为提高,且结构简单,阻力又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纵剖面图。
图中:1、排粉管,2、储料斗,3、排气管,4、圆柱筒体,5、加强筋,6、进气方管,7、圆锥筒体,8、上盖,9、芯棒,10、加强扁筋。
在图1所示实施例中,进气管(6)按气流流向,向下与水平面夹角10°,且与圆锥筒体(7)相切通向筒体内。在此,方形进气管的通道横截面尺寸为:长300,宽75(本说明书中的所有尺寸单位均为毫米)。进气口的上缘距上盖(8)的下缘90。内径φ150的排气管(3)的入气口距上盖下缘45,排气管向下走向通到储料斗(2)外。圆锥体(7)的锥顶角度为20°,大径在下,小内直径为φ300,锥体高为435,与圆柱筒体(4)焊接,圆柱筒体的高度为300,其下与储料斗(2)焊接。
在图2所示的另一个实施例中,进气管(6)按气流流向,向下与水平面夹角10°,且与圆锥筒体(7)相切通向筒体内。方形进气管的截面尺寸也是300×75。进气口的上缘距上盖(8)的下缘90。内径φ150的排气管(3)的入气口与上盖下缘平齐。距上盖下缘45处,有一芯棒(9),芯棒为空心的,但两头要堵死,其长度为550,外径与排气管外径相同,其上、下分别有加强筋(10)和(5)把它与筒体相连,圆锥筒体(7)和圆柱筒体(4)的尺寸与上一个实施例中的相同。圆柱筒体下面焊一圆锥筒体储料斗(2)。它的锥顶角为6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晴莉,未经姜晴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29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