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控多功能门锁无效
| 申请号: | 91222499.1 | 申请日: | 1991-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8289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何立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立民 |
| 主分类号: | E05B47/00 | 分类号: | E05B47/00 |
| 代理公司: |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刘旭 |
| 地址: | 110015 辽宁省沈阳***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门锁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门锁。
目前日常使用的弹子门锁作用单一。随着住房单元化的发展,为便于来访者,单元门上需安设门铃。另外,门外大多无照明装置,给晚间开锁带来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声光双控的多功能门锁,集门锁、门铃、指示灯于一体。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包括锁壳1,电路仓2,锁芯8,锁芯套9,活舌10,付舌11的门锁。其技术要点是电路仓内设置声光双控电路,此电路包括输入级、中间调整级、输出级三部分。输入级由传声器7、晶体三级管T1等主要部件构成;中间调整级由电位器4、音乐集成片IC等主要部件构成;输出级由扬声器3、晶体三极管T2、T3、T4、光敏电阻6和发光二极管5、锁开关K等主要部件构成。输入级的传声器7的信号输出端连接晶体三极管T1的基极,晶体三极管T1的集电极经电容与中间调整级的音乐集成片IC的触发端L相连,音乐集成片IC的输出端N连至输出级的晶体三极管T2和T3的基极,晶体三极管T3的发射极接其集电极与发光二极管5相连的晶体三极管T4的基极,在晶体三极管T3与锁开关K之间接有光敏电阻6。本新型的发光二极管5和光敏电阻6均安置在锁芯套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集门锁、门铃、指示灯作用于一体,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相对以往弹子门锁,无需增设手动控制及其它要求,功耗低,寿命长,商业性价高。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图。图中1-锁壳,2-电路仓,3-扬声器,4-电位器,5-发光二极管。
图2为门锁户外正视图。图中6-光敏电阻,7-传声器,8-锁芯,9-锁芯套。
图3为门锁的户内正视图。图中10-活舌,11-付舌。
图4为声光双控电路图。图中R1~R4-电阻,T1~T4-晶体三极管,C1~C2-电容,IC-音乐集成片,K-锁开关,EC-电源。
下面对本新型进一步叙述:当叩击房门时,输入级中的传声器7将振动转换为电压信号,由晶体三极管T1放大再经电容C1耦合后传至中间调整级的音乐集成片IC。电位器4能提供静态电平调整音乐集成片IC的触发灵敏度。当室内有人时,主舌10已退回锁体内,仅有付舌11伸出,则锁开关K键置a端,晶体三极管T2就放大音乐集成片IC输出的音乐电信号,并由扬声器3传出。开启门锁时也是如此。当室内无人,即主舌10和付舌11都伸出时,锁开关K键置b端,晶体三级管T3、T4接受音乐集成片IC输出的延时信号,无音乐声发出。当门外能见度较低时,只要轻叩门板,光敏电阻6就启动晶体三级管T3、T4工作,发光二极管5便能照明,而电容C2和电阻R4起使照明延时的作用。如想判断是否已锁好房门,只需遮挡一下锁芯上的光敏电阻6,二极管5如发光,即显示关锁完毕。只要传声器没有感受门板的振动,整个电路就始终处于截止状态(静态)。
电路元件选择:T1~T4用3DG6,7用CZN-15E型传声器,IC采用KD9300音乐集成片,3选用8Ω永磁场扬声器,6用光敏电阻MC15S,电源采用两截5号电池。组装成的门锁其静态电流不大于100μA,动态电流不大于150mA,音乐铃声持续5秒,照明延时6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立民,未经何立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224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