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永磁磁化器无效
| 申请号: | 91219929.6 | 申请日: | 1991-08-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12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孙福如;佟子谦;李森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48 | 分类号: | C02F1/48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高存秀 |
| 地址: | 北京市中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永磁 磁化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工业、家庭中的磁化装置,特别是用于对液体物质水、石油、或气体磁化装置的制造技术领域。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磁化器品种很多,最简单的是市场上卖的磁水杯,或用在水龙头上的磁水器,它们有的是利用永磁体空间发散场提供磁场,有的利用永磁环与铁环叠在一起提供磁场,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 2072969 U及CN 2033401 U。这几种结构的磁场的利用率较低,如要为了获得较强的磁场就要耗费较多的磁钢,这样就提高了成本,并使装置体积加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缺点,为了使用最少的永磁体,充分利用磁源、减少磁损失,而提供一种将若干块永磁体与非导磁体间隔排列成列,每列之间用非导磁材料隔开,磁极外面有轭铁形成磁回路,对液体物质或气体进行磁化处理的永磁磁化器。
本实用新型永磁磁化器,主要由永磁体,非导磁体隔片、轭铁、外壳组成,图1、2、3、4是永磁磁化器磁体排列方式图,图5是永磁磁化器结构图。图6是永磁磁化器磁通道剖面图。图7是工业用永磁磁化器结构图。
附图中(1)一永磁体,它是由钕铁硼、铁氧体、钐钴、钐铁氮、铝镍钴、铈钴铜永磁材料做成方块、园柱体,其大小可根据磁场来设计;(2)一隔片,由非导磁材料制做;(3)一隔离层,由非导磁材料制做;(4)一保护层,由非导磁材料制做;(5)一通道,(6)一外壳,可以是导磁材料或非导磁材料制做;(7)一轭铁,由导磁材料制做;(8)、(10)一上、下端片,是用非导磁材料制做;(9)、(10)一上、下咀;用导磁或非导磁材料做成;(12)一支撑环,由非导磁材料或导磁材料做成;(13)一支撑条,由非导磁材料做成。上述的非导磁材料是包括无磁不锈钢,塑料、尼龙、铜、铜合金、铝、铝合金等,下面结合附图(1)、(2)、(3)、(4)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用若干块永磁体(1)与隔片(2)相间拼成若干列,列与列之间用隔离层(3)隔开,做成一个磁场平面,若干个磁场平面放在外壳(6)中平行排列组成所需的磁场结构。永磁体(1),隔片(2),隔离层(3),保护层(4)组成的平面,放入外壳(6)中,用支撑环(12)和支撑条(13)定位固定。当外壳(6)为非导磁体时,在与上述组成的磁场平面平行方向放置导磁体为磁轭(7)。当外壳(6)为导磁体时外壳(6)本身作为轭铁(7)使用。
永磁体(1)与隔片(2)组成磁场平面的排列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在同一列中相邻的永磁体(1)的极性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反的,其他列的永磁体(1)与隔片(2)排列重复第一列,但永磁体(1)极性可以与第一列相同,也可以相反,永磁体(1)的极性有下列规律:第三列重复第一列,第四列重复第二列,以此类推。第二种排列方式是永磁体(1)与隔片(2)间隔排列形成一列,列与列之间磁体(1)与隔片(2)的位置交错排列,即第一列中永磁体(1)的位置上,在第二列中放置隔片(2),第一列中隔片(2)的位置上,在第二列中放置永磁体(1),第三列与第一列相同,第四列与第二列相同,以此类推,极性的排列方式任意,在这两种方式中,永磁体(1)与隔片(2)、隔离层(3),构成的磁场平面用非导磁材料包围、覆盖,中间形成通道(5),保护层(4)作用以延长永磁体使用寿命。
在一个永磁磁化器中,永磁体(1)与隔片(2)组成的列、及磁场平面数目的多少,要根据所需磁化物质的性质及所需磁场强度大小决定,一列中至少有一块永磁体(4),一个磁场平面内至少包括一列,一个永磁磁化器至少有1个磁场平面组成。
本实用新型做成的永磁磁化器,无漏磁,损耗低,并可根据所需磁场的强度调节永磁体(1)的大小和数量,以便尽可能少的使用永磁体而达到磁场强度的最大利用。
下面结合附图(5)、(6)、(7)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永磁磁化器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按图1、5、6制做家用永磁磁化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未经北京三环新材料高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99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