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锁报警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218998.3 | 申请日: | 1991-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128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黄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欣;张士义;齐越 |
| 主分类号: | G08B13/08 | 分类号: | G08B1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35 北京市西***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报警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门锁控制报警器自控防范报警的装置。
中国专利号87205853公告了一种报警锁。这种报警锁提供了两种将现有弹子锁进行改进的方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只是在金属异物捅入钥匙孔拨、撬时才能够起到一定的报警作用。根据现有的材料表明,大多数的做案人主要是对门锁 的锁舌和门进行破坏,而达到做案的目的。所以上述的两种报警方法保护的范围太窄。另外,它还需要将原厂家生产的弹子锁进一步加工改造后才能够使用。这样更不便于普及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机械上螺杆和杠杆的原理,在不改变原厂家生产门锁(如通用型502型门锁)和基本不影响原锁安装的情况下,加装触点机构,同时在门上安装有控制开关和配备相应的电路来达到,做案人对锁和门直接破坏时的报警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触点机构是由螺杆、双触点杠杆、单触点杠杆等组成。双触点杠杆的一端插入螺杆上螺纹槽中,双触点的动触点固定在双触点杠杆的另一端。单触点杠杆的一端就作为单触点的动触点,它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保持单触点为常闭接点。螺杆沿轴向中心开有一个矩形通孔,并且,双触点杠杆,单触点杠杆及螺杆通过各自支点,与触点机构外壳联接,构成触点,机构为一整体。触点机构与锁身同样开有4个相对应的通孔。触点机构是安装在锁身与锁头之间。根据锁的安装说明,锁在安装过程中,根据需要可选择其中两孔,另外两孔则作为使触点机构固定于锁身之用。锁头上的连接杆通过触点机构螺杆上的矩形通孔,插入锁身中。当钥匙转动到锁的保险位置时,连接杆转动,使锁也处于保险位置。在此同时,连接杆也使螺杆转动,使杆在螺杆上螺纹槽中的双触头杠杆一端产生位移,起到杠杆作用,使得双触点杠杆上另一端的双触点的动触点与定触点接触导通,处于常开状态。
此时,通过门上安装的控制开关,在门的缝隙产生位移后,使得报警器工作。
单触点杠杆上适当的位置上接有引出线,引出线适当拉紧后,同门相固定,它除了有与报警器联接导通的作用外,而且当有人破坏门锁时,因锁相对门的松动而使引出线拉起单触点杠杆,使得单触点杠杆与触点接触导通,报警器工作。当锁处于非保险状态时,双触点不接触,使得报警器不造成误动作。
附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
图1——结构安装图
图2——触点机构原理图
图3——线路连接图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
螺杆(8)上开有沿轴向的矩形通孔(8′)和螺纹槽(8″);双触点杠杆(13)上一端固定有动触点(10);单触点杠杆(14)在复位弹簧(15)作用下。保持与触点(6)为常状态。它们通过绞链和支点安装于触点机构(3)的外壳,触点机构(3)通过螺钉孔(3′)和锁身(4′)将其安装于锁头(1),锁身(4)之间。连接杆(2)穿过矩形通孔(3″)、(4″)。在工作状态时转动钥匙使锁处于锁的保险位置。此时,双触头杠杆(13)一端,在螺杆(8)的转动下产生位移,使动触点(10)与触点(9)、(12)相接触,触点(9)通过电线(7)和电线(5)与报警器(18)一端相连,触点(12)经电线(11)与在门上安装的控制开关(17)与报警器(18)另一端相联,控制开关(17)为常闭状态,当有人对门进行破坏时,在门的缝隙产生位移后,控制开关(17)导通,报警器(18)工作。单触点杠杆(15)上的引出线(16),是固定在门上。当有人破坏门锁时,因锁相对门的松动而使引出线(16)克服弹簧(15)的作用力拉起单触点杠杆(14),使其与触头(6)接触导通,从而使报警器(18)通过电线(5),触点(6),单触点杠杆(14),电线(16)与报警器(18)构成回路,报警器(18)工作。在房内有人时使门锁处于非保险位置,此时该装置通过上述相一致的原理使动触点(10)与触点(9)、(12)断开,达到防止误报警情况出现。
本实用新型不仅用在住家,也可用于办公室等重要的部门,报警显示可安装在值班室。也可与电子钟相联,提供案发时间,并可兼作门铃和向外呼救使用。具有结构简单、不用改动原锁,安装方便效果良好,价格便宜等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欣;张士义;齐越,未经黄欣;张士义;齐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899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