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采矿用三人发爆器无效
| 申请号: | 91218524.4 | 申请日: | 1991-07-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342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全富;王成明;黄保付;苗永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峰峰矿务局安全监察局;峰峰矿务局电器修配厂 |
| 主分类号: | E21C37/14 | 分类号: | E21C37/14 |
| 代理公司: | 煤炭工业专利事务中心 | 代理人: | 王天桂 |
| 地址: | 0562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矿 三人 发爆器 | ||
本实用新型是采矿爆破用的起爆工具。
井下采掘工作面的放炮工作长期以来使用的都是放炮员一人操作起爆的发爆器,在瓦斯超限、煤尘含量高或顶报支护不佳的情况下,一人操作起爆极易造成瓦斯、煤尘爆炸及顶板塌陷等恶性事故,从《煤矿事故案例》的总结中可知由一人操作放炮器产生的事故占很大的比例,为了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煤矿安全规程》中明确规定了“三人放炮制”,即:“放炮时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都应在现场”,但在实践中往往因不能很好的执行“三人放炮制”而仍发生瓦斯、煤尘爆炸及顶板塌陷等恶性事故。
为了确保井下安全生产,杜绝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不到位造成事故而设计了一种新型采矿用三人发爆器。
采矿用三人发爆器由直流电源、高压振荡电路、起爆装置、防爆外壳等组成。
电源由4节5号1.2V铬镍充电型电池串联组成;起爆装置由毫秒开关、定位器、操作钥匙等组成。
图一是毫秒开关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图面说明如下:
1——毫秒开关主动轴。
2——钥匙中心孔。
3——钥匙定位孔。
4——档簧片。
5——弹簧。
6——主动轮。
7——传动滑块。
8——三角定位环。
9——接点传动轴。
10——绝缘框架。(上中下三层)
11——动接点。
12——静接点。
图二是定位器的主视图、府视图、剖视图、图面说明如下:
13——Y型定位孔。
14——V型定位台。
15——隔爆铜套。
图三是操作钥匙的主视图和俯视图,图面说明如下:
16——绝缘体手柄。
17——钥匙体。
18——定位头。
19——钥匙头。
下面结合附图对采矿用三人发爆器的内容叙述如下:
主转动轴1是一个园柱金属体,一头钻有中心孔为钥匙插孔2,插孔2上面有一个椭园形孔为钥匙定位孔3,主传动轴1另一端装有档簧片4、弹簧5和主动轮6,弹簧5的两个头绊在轴端主动轮6的棘爪上,主动轮6是一个凸角偏心轮,主传动轴的轴头露在主动轮6的外面。
传动滑块7是个长方凸角片,中心有一个长方孔,两个长边各有一个小爪,分别卡住主传动轴1上的两个弹簧头。
三角定位环8是用金属板制成的园环,内园有三个定位槽,平面上有四个固定孔,安装在中部绝缘框架10的上平面。
接点传动轴9是个T字型缘体,插在中部绝缘框架10的中心孔内,与下部绝缘框架上的动接点11相吻合控制动接点的转动,静接点12是六个不平行安装的接点,三个接点在中部绝缘框架的下平面,三个接点在下部绝缘框架的上平面,固定在框架上的接点固定槽内,由动接点11勾通各自的回路。
定位器是与防爆外壳铸成一体的凸型园柱体,其中心有一个与毫秒开关的主传动轴1的定位长孔3相对应的Y型定位孔13,定位孔的三个长孔等距离排列大小一样,各孔之间的角度均为110°~120°,定位孔13的顶部为V字型定位台14,V字型定位台的中心与Y型定位孔的一个长孔对齐,V字型定位台的开口角度为120°~150°。
钥匙由绝缘手柄16,钥匙体17组成,绝缘手柄16为燕翅形或其他各种便于携带操作的形状,钥匙体17一部分嵌在手柄中被手柄包住绝缘,其余露在手柄外,露出的钥匙体较短部分为定位头18,较长部分为钥匙头19,三把钥匙的钥匙头19与定位头18的角度各相差110°~120°。
毫秒开关的主传动轴1装在防爆外壳隔爆铜套15内,主传动轴1顶端的定位孔3与定位器的Y型定位孔13的中心相对应。
第一把操作钥匙插入定位器Y型孔的一个孔内,顺时针转动使毫秒开关的主传动轴带动动接点转动,当钥匙定位头18与V型定位台14顶住时,此时接点位置处于空档。去掉第一把钥匙,插入第二把钥匙,仍做顺时转动,当钥匙定位头18又被V型定位台14顶住时,毫秒开关内部的接点位置由空档转至充电位置,此时电路接通,向主电容充电,去掉第二把钥匙,插入第三把钥匙,待外壳上的氖灯给出充电显示后,立即进行顺时旋转,毫秒开关的内部接点由充电档转至放炮位置,进行瞬间放炮,当钥匙上的定位头18被定位台14顶住时,开关位置正好处于放电位置对线路进行泄放保护。
三人发爆器的三把钥匙分别由放炮员、班组长、瓦斯检查员掌握且只能顺时针转动不能逆时针转动,三人必须同时在场并按顺序操作,否则不能起爆,从而避免了三人不到位造成的事故。
由于采用了铬镍充电型电池,缩小了电源和外壳的体积,减轻了整机重量,提高了引爆质量,降低了电源费用并方便于现场使用和携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峰峰矿务局安全监察局;峰峰矿务局电器修配厂,未经峰峰矿务局安全监察局;峰峰矿务局电器修配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852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