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十字线定位仪无效
| 申请号: | 91218215.6 | 申请日: | 199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54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25 |
| 发明(设计)人: | 崔益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B6/04 | 分类号: | A61B6/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合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国城 |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十字 定位 | ||
本实用新型激光十字线定位仪是为核磁共振成象扫描机的临床诊断提供精确的定位准线。
核磁共振成象扫描机一般配备使用普通光源制做的十字线定位仪,这种定位仪采用白炽灯泡作光源,通过透镜系统放大,再经十字分划板投影,形成十字线。这种定位仪装置结构虽然简单,但光十字线投影质量不高,十字线清晰度不够,十字中心光斑模糊,不能满足核磁共振成象扫描机临床使用的精度要求。
为了给核磁共振成象扫描机的临床诊断提供清晰精确的定位准线,特作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附图1所示,附图1中:
1、氦氖激光电源 2、电极线插座
3、氦氖激光管 4、阳极端电阻
5、全反镜 6、7、扩束聚焦镜
8、分束镜 9、10、圆柱反射镜
氦氖激光电源1通过电极线插座2与氦氖激光管3相接。在靠近激光管3阳极端的接线上串一个电阻4、氦氖激光管3平放装置在管座上,全反射镜5置于激光管3输出前端附近,通过5的反射,使光束沿着与底板边线平行的方向传播。扩束聚焦镜6、7置于分束镜8和全反镜5之间,用于改善激光发散度和细度。分束镜8将入射光分成互为正交的两束光,这两束光分别射到9、10两个圆柱反射镜上。
工作时,接通220V交流电源,打开激光电源1的开关,点亮氦氖激光管3,激光束经反射镜5反射,穿过扩束镜6、7到达分束镜8,由此分为两正交光束,再分别到圆柱反射镜9、10,镜9镜10又将两支入射光束向上反射,并在上方空间交叉形成激光十字线。
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反射镜是主要部件,其结构如附图2所示,是由:
1、镜架支座;2、固定用通孔;3、锁紧螺钉;4、升降螺圈;5、圆柱镜架;6、圆柱反射镜;7、紧定螺钉等组成。
通过升降螺圈4的作用,可以微调圆柱镜5的高度,用以调整投射光线在上方空间的位置。调整时先松开锁紧螺钉3,调节升降螺圈4、则镜架5的高度便可改变,当光十字位置调好后,再将锁紧螺钉旋紧。
圆柱反射镜的作用是将水平方向传来的光束向上反射形成激光线条。通过两个互为正交的圆柱反射镜反射,可以在仪器上方空间形成激光十字线。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技术指标:
有效投射距离:600~750mm。
光十字线长度:长线为260~340mm、短线为160~220mm。
光线条细度:~1mm
电源输入电压:50Hz交流220V±10%。
激光管功率:0.8mw(加衰减片可降至0.2mw)
激光管使用期限:~12000小时。
仪器体积:150×156×61mm3。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1、既可保证光十字线精细均匀,又可保证光十字中心点精细清晰。在有效工作距离内光线条细度达到1毫米宽,十字中心光斑约1毫米2,完全满足了核磁共振成象扫描临床使用的精度。
2、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是红色氦氖激光作光源,因而十字线的可见性优于普通光定位仪。
3、由于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和优质小尺寸氦氖激光管,使得本实用新型满足小型化尺寸规定,适合在核磁共振成象扫描系统上安装使用。
4、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激光管工作寿命在一万小时以上,这就可确保定位仪长期稳定使用,而无需在短期内更换激光管。
5、本实用新型操作简便只要接通220V普通电源,即可工作。
本实用新型不仅可用于核磁共振成象扫描的临床诊断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准线,也可用于CT扫描的诊断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82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