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锅炉密封除尘车无效
| 申请号: | 91217992.9 | 申请日: | 1991-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068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李成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成跃 |
| 主分类号: | F23J1/02 | 分类号: | F23J1/0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1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锅炉 密封 除尘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除尘装置,它由锁气器,积尘箱,进灰口组成,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小型燃煤锅炉的干式除尘。
公知:目前燃煤锅炉为防止环境污染都设有除尘装置,它主要是由进灰口和积尘箱组成的小型翻斗车,当这种除尘器需排灰时,是用人工操纵使积尘箱翻转,让积灰通过进灰口自由坠落地面,这样就不可避免的造成了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坠落地面的积灰还易被风吹扬,对环境造成污染,当除尘器需排灰推离锅炉排尘口时,为防止锅炉排尘口对环境的污染,在现有技术中应用了一种锁气器装置来控制其排尘,它是由止气阀和排灰阀组成,止气阀在排灰阀上边,共置于一个密封套内,上端接锅炉排尘口,下端排灰阀连接除尘器,排灰阀是一个下端带顶杆的园形铁块,这种锁气器原理是:当除尘器需排灰推离后,锁气器排灰阀下顶杆失去支撑力,由自身重量自由落下封闭排灰口,当排灰阀不能封闭排灰口时,就会有负压空气进入致使止气阀封闭,从而达到控制锅炉排尘口的污染,这种锁气器缺点在于,排灰阀时常不能准确地封闭排灰口,而进入的负压空气因压力不够也时常不能使止气阀封闭,所以锅炉排尘口依然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锅炉除尘器排灰造成的二次环境污染和因锁气器失灵致使锅炉排尘口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方法解决上述问题的,它采用自动锁气器与除尘器为二体的密封除尘车,通过除尘器下排灰口以下排灰方式将积灰排于地下储灰池的方法解决污染问题,这种锅炉密封除尘车的自动锁气器与除尘器可随意旋接或旋开,除尘器带有车轮和车把,可随意移动。
下面实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其自动锁气器(参图2)由弹簧套管1.弹簧2.拉杆3.排灰阀定位顶杆4.排灰阀5.外壳6组成,外壳6上端与帆布袋用卡子7连接,帆布袋另一端用于接锅炉排尘口,弹簧2和排灰阀定位顶杆4顺序置于弹簧套管1内,弹簧套管1用拉杆3固定在外壳6内的中心位置,定位顶杆4下端连接排灰阀5,排灰阀5是一园台形橡胶塞堵,其锥度与外壳相当,两端分别用一园形铁板通过塞堵中心孔用螺钉将其夹紧,上端与定位顶杆4焊接,为使自动锁气器与除尘器进灰口方便连接,在自动锁气器外壳上焊有一卡舌卡圈8和手柄10,卡圈8内有一橡胶密封圈9,用与密封接口,这种自动锁气器结构,是依靠内部弹簧2的弹力推动排灰阀5的定位顶杆4,使排灰阀5自动封闭的,当自动锁气器与除尘器旋开后,排灰阀5自动封闭,解决了除尘器清灰时锅炉排尘口的污染问题。
除尘器(参附图3),在除尘器积尘箱15上端有上进灰口12和卡圈11,卡圈用于连接自动锁气器,上进灰口12内中心位置用拉杆14固定一顶杆13,顶杆13用于顶开自动锁气器排灰阀5,积尘箱15下端有下排灰口19,其口内有下排灰阀18,下排灰阀18为一园台形的橡胶塞堵,其锥度与积尘箱15相当,两端面各用一园形铁板通过塞堵中心孔,用螺钉将其夹紧,上端焊接一定位杆17,定位杆17置于弓形铁板16的中心孔中,弓形铁板中孔应与下排灰口19中心对正,然后将弓形铁板16固定在积尘箱15上,下排灰阀18的下端外接一操纵杆20,搬动操纵杆20可以打开或封闭下排灰阀18,当除尘器需要排灰时,将除尘器下排灰口19对准地下储灰池进灰口,拉动操纵杆20通过扭力传递,打开下排灰阀18,积灰便可排入地下储灰池中,这样解决了除尘器排灰时造成的二次污染问题。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当自动锁气器与除尘器旋接,此时由于除尘器进灰口内顶杆13作用,将自动锁气器排灰阀5打开,锅炉排尘口排出的灰尘即可通过自动锁气器排灰阀5和除尘器上进灰口12进入除尘器积尘箱15内,当除尘器需排灰时,将锁气器与除尘器旋开,此时排灰阀5失去顶杆13作用,由弹簧2推动定位顶杆4使排灰阀5自动封闭,这样就控制了锅炉排尘口的污染,除尘器排灰时,只将除尘器排灰口19对准地下储灰池进灰口,拉动操纵杆20,通过扭力传递使除尘器下排灰阀18打开,灰尘即可排入地下储灰池,排灰完毕,向前推动操纵杆20使下排灰口18封闭,将除尘器与自动锁气器旋接,即又开始除尘工作,地下储灰池可定期打开上部活动盖板,用湿法清理积灰,以免在清理中造成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成跃,未经李成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799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