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专用底盘的轮式通井机无效
| 申请号: | 91216338.0 | 申请日: | 1991-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366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之立;蒋美华;杨秀文;孟广良;喻铭林;陈志新;陈伟;徐玲;李玉梅;邢玉玺;宋光荣;杜亦元;王舟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E21B23/00 | 分类号: | E21B23/00 |
| 代理公司: | 机械电子工业部机械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张心琳 |
| 地址: | 30013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专用 底盘 轮式 通井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具有通井机专用底盘的轮式通井机。适用于油井、气井的修井作业,属于采矿机械范畴。
国外修井时采用修井机,修井机的功能齐全,但价格昂贵。目前国内的主要修井设备为通井机。履带式通井机功率小、移动性差,快绳拉力和速度低,操纵复杂。近几年新开发的轮式通井机解决了移动性差、功率小和操纵复杂等问题,但因其底盘均为装载机底盘改造而成,结构布置受原装载机底盘的限制,使通井机各部件不能合理选用和布置。其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①由于装载机底盘选用的是适合于装载机作业特点的液力变矩器,装载机的作业特点是作业和行驶同时进行,因此发动机和变矩器只能部分功率匹配。而通井机的作业特点是行驶时不作业,作业时不行驶,用部分功率匹配的变矩器传递全功率会因变矩器容量小使通井机的快绳拉力和快绳速度达不到发动机所能发挥的参数值,并会使变矩器寿命下降。②由于装载机工作装置和通井机工作装置的作业特点有着本质的不同,选用装载机底盘的通井机不得不在原变矩器的后面增加分动器和角传动器,才能将动力传至绞车卷筒,动力传递过程为:发动机-→变矩器-→变速器-→传动轴-→角传动器-→分动器-→传动轴-→卷筒减速器-→卷筒。这就不得不在装载机机架上增加1~2个箱体和相应的轴承、密封等其它零件,同时为了解决角传动器和分动器的散热,还要在它们的箱体增设散热片,致使整机布置复杂,制造成本高。③采用装载机底盘的通井机,为了安装工作装置,有的在原装载机前、后机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机架,绞车安装在中机架内。由于增加了整体机架的长度,为了解决通井机作业时的定位和稳定性等问题,又增设了一套钻地锚装置,它是由液压马达、减速装置、加压起升油缸、方钻杆、地锚压盘和拉杆组成,安装在绞车架的两侧,这不仅增加了整机的重量,而且提高了成本,增加了操作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通井机的作业特点,对通井机底盘进行全新的设计,改变原装载机底盘的总体布置和功率匹配,采用新的液力机械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和制动系统,提供一种具有专用底盘实现全功率匹配的轮式通井机,使整机布置简单、紧凑、作业平稳可靠,操作简便,成本低,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几个特点:
1.为了解决发动机、变矩器全功率匹配问题,采用了自行设计制造的大容量液力变矩器,其结构特点为在原装载机采用的液力变矩器的基础上,改变了泵轮、一级涡轮、二级涡轮和导轮四个叶轮叶片的液力传动油的进出口角度10°~15°,由于进出口角度的改变,提高了变矩器能容,泵轮输入力矩最大可达432N·m,输出最大力矩可达1864N·m,达到全功率匹配的目的,快绳拉力最大可达21吨,最高速度可达11m/s。
2.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系在原装载机动力换档变速器的基础上,仅仅增加了一对伞齿轮和二个啮合套,组成一个专用变速器,就起到了变速器、分动器、角传动器的作用。绞车和行驶的动力输出由一个专用变速器即可控制。其结构特点为:将原装载机动力换档变速器的输出被动齿轮空套于控制前后桥的动力输出轴上,由一个啮合套控制行驶动力的输出;另一个啮合套与Ⅱ档油缸轴花键连接,可将动力换档变速器输出动力经一对螺旋伞齿轮将动力改变90°后传至绞车卷筒。动力传递过程为发动机-→变矩器-→专用变速器-→连轴器-→卷筒减速器-→卷筒。这样就省去了两个传动轴,两个箱体和相应的轴承密封件等零件,并可利用原变速器系统的润滑、散热功能,既可降低成本提高寿命,又可减轻重量并使结构紧凑,便于整机布置。
3.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系统具有行车制动、作业时四轮制动和紧急制动三个功能。由于整机结构简单紧凑,通井机作业时,在行车制动系统中只增加一个液压开关阀,在不切断动力的同时,即可使前后四轮制动,保证作业时整机平稳,制动性能良好。为了保证安全,本实用新型的制动系统中还有由紧急制动阀、快放阀、弹簧贮能器和蹄式制动器组成的紧急制动系统。
4.液压系统输出液压动力的快速接头安装在前机架上,可接液压钳等作业工具,便于修井作业。液压支腿保证通井机作业时整机对地面附着力好,平稳可靠。
5.采用前、后机架绞接连接的结构,可左转或右转0°~38°,使整机转向灵活,移动性好。
绞车安装在后机架前部;驾驶室安装在后机架中部;大容量液力变矩器和专用变速器连为一体通过传动轴与发动机连接,安装在后机架的中、后部,使整机布置简单紧凑,同时利用绞车卷筒和发动机、液力变矩器的重量可进一步提高整机对地面的附着力和作业时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未经机械电子工业部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63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