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场均匀无壁效应循环流化床反应器无效
| 申请号: | 91216163.9 | 申请日: | 1991-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031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15 |
| 发明(设计)人: | 李静海;别如山;郭慕孙;吴文渊;杨励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8/24 | 分类号: | B01J8/24 |
| 代理公司: | 中国科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泰敏 |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均匀 效应 循环 流化床 反应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流场均匀无壁效应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属于气固两相流反应器。
循环流化床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气固两相流反应器,被广泛应用于化工、能源、冶金和材料等工业中,根据反应器中所进行反应过程的不同,循环床反应器大体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气体和颗粒均为反应物,因此需不断供给气体和颗粒(如煤的燃烧);另一种是颗粒为催化剂,在反应器内循环使用(如石油催化裂化)。关于循环床发展现状和流动结构的综述可见(J.R.Grace,Chem.Eng.Sci.,Vol.45,No.5,p,1953-1966,1990)。本实用新型反应器属后一种形式的循环床反应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它主要由反应器主体(2),第一级旋风分离器(3),第二级旋风分离器(4)、固体颗粒循环料腿(6)(也作为催化剂再生器,一般为鼓泡流化床)以及连结反应器主体和循环料腿的连通管(8)等部分所组成。连通管(8)通常包含颗粒流量调节装置。反应气体经位于反应器主体下部的进气口(1)进入反应器主体(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并夹带催化剂颗粒进入第一级旋风分离器(3)和第二级旋风分离(4),分离后的催化剂在循环料腿(6)中再生后,经连通管(8)重新进入反应器主体(2)的底部,重复以上过程。分离后的气体经由第二级旋风分离器(4)上部的气体出口(5)进入下一步处理过程。
颗粒浓度沿径向不均匀分布是循环床反应器(特别是对催化裂化反应)的主要弊端之一,在已有的循环床反应器中,中心区和壁面区颗粒浓度差可达一个数量级,中心为低浓度区,气体夹带颗粒高速向上运动,而壁面区为高浓度区,仅有少量气体通过,颗粒速度很低,有时甚至向下运动,使得气体与催化剂接触产生两极分化,这种流型严重影响反应器的性能,降低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尤其是对反应时间短和易发生二次反应的反应器,这一问题尤为突出,因而一直是循环床反应器研究和设计的焦点。尽管已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内构件,并流下行等,但效果并不明显,并带来一些加工和操作的困难。寻求一种彻底解决不均匀分布,消除壁面效应,产生均匀气固悬浮物的途径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循环流化床中颗粒浓度沿径向分布不均匀,消除壁面效应,而设计出一种流场均匀无壁面效应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的循环床反应器,主要都由反应器主体,第一级旋风分离器,第二级旋风分离器,固体颗粒循环料腿以及连结反应器主体和循环料腿的连通管所组成,其特点是反应器主体采用由原来直管反应器改变为能够在壁面附近产生气垫以消除壁面效应,形成均匀流场的横截面为交替渐缩渐扩的反应器。
已有的循环床反应器径向不均匀分布形成的原因是:壁面对颗粒的作用与颗粒为保持最小位能的趋势一致,因而促进了不均匀分布的形成,并造成了中心区和壁面区颗粒与流体相互作用强度的差别。因此,为避免不均匀结构的产生,必须不断改变颗粒或者气流的自然运动趋势,破坏能量最小化过程,消除产生气固作用强度差别的因素,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主体采用截面为交替渐扩和渐缩的反应器。
以下将结合附图来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
图1为已有的循环床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流场均匀无壁效应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已有循环床反应器结构和相应颗粒浓度分布的比较示意图。
图3-a为本实用新型的反应器主体结构和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示意图。
图3-b为传统循环床反应器结构和颗粒浓度径向分布示意图。
图中:1-反应气体入口 2-反应器主体 3-第一级旋风分离器 4-第二级旋风分离器 5-气体出口 6-固体颗粒循环料腿(也作为催化剂再生器,一般为鼓泡流化床) 7-维持料腿中颗粒流动的气体入口 8-连结反应器主体和循环料腿的连通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616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