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进型多功能塞盖无效
| 申请号: | 91215507.8 | 申请日: | 199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1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25 |
| 发明(设计)人: | 施敏申;宗佩芬;王明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保温瓶一厂 |
| 主分类号: | A47J41/02 | 分类号: | A47J4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轻工业局专利事务室 | 代理人: | 李琳,李平 |
| 地址: | 20008***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改进型 多功能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压出水保温瓶用的多功能塞盖。
中国专利90207150号“气压出水保温瓶多功能塞盖”由于克服了气压瓶保温效能较低和较容易将瓶胆底部的沉淀物等杂质压出的缺点,因此制成高保温净化保温瓶后受到欢迎。但由于净化矿化元件要求维护,需要较方便地将上盖打开,这样难以杜绝压水结合处的渗漏,而渗出的水往往积在塞盖外的上肩内,使消费者感到不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在保持原多功能塞盖的优点的同时,克服其在上肩内积水的缺点,使高保温净化气压瓶更完善。
由于聚乙烯注塑成型的上盖和塞体在批量生产时难以做到既能方便地打开,又无渗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着眼点不是完全消灭渗漏,而是将渗漏点移入瓶胆内,这样即使略有渗漏,因为水回入瓶胆,从而消失了塞盖外上肩内的积水。本实用新型将原片状上盖改成帽状上盖,使之与塞体的结合处下移至上肩与塞盖的密封圈以下部位,处在瓶胆之内,上盖与塞体的结合处用凹槽和凸环镶嵌或螺纹旋合或卡口结合。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的改动完全消失了上肩部的积水,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要求。
附图一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多功能塞盖由上盖1,塞体2,净化矿化元件3和下盖4组成。帽状上盖1盖在塞体2上,其结合处在上盖的档圈1a和上肩11间的密封圈5的下方,当塞盖塞上后,其结合处正好被置于瓶胆12之内。上盖1和塞体2的结合是采用凹槽和凸环相互镶嵌的结构。
塞体2上有管状的气流通道6和下腔7,下盖4一次性嵌入塞体2,其上有若干个Φ1~1.5mm的小孔4a。压水时,气流从气流通道6经过下腔7,小孔4a进入瓶胆12。不压水时小孔4a有水膜自封闭作用,可以提高保温效能。帽状的上盖1与塞体2形成了腔状的水流通道8,净化矿化元件3置于水流通道8中,为了增加净化矿化效果,防止水流未经净化直接流出形成短路,净化矿化元件3做成表面积较大的碗形,由上盖1压紧在塞体2上。在净化矿化元件3与塞体2接触处还可以垫上密封环13。受压的水经导水管9进入腔状水流通道8,经净化矿化元件3处理后,由出水管10流出。塞体2上水流通道8的底面2a向导水管9一侧倾斜,可避免水流通道积水。
为便于开启上盖1,塞体2上有便于捏手的凹面,也可以是凸缘等其他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保温瓶一厂,未经上海保温瓶一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55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