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织机联轴式自动送经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215486.1 | 申请日: | 1991-05-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876Y | 公开(公告)日: | 1994-06-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建农 |
| 主分类号: | D03D49/06 | 分类号: | D03D49/0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第二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炯农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织机 联轴式 自动 送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织机,特别是一种摆动后梁式自动控制经纱张力的织机联轴式自动送经装置。
现有的织机送经装置是在机身内底部,主要由经纱张力调节机构、摩擦联轴器、传动速比调节机构、放松与张紧机构等组成,但其送经量不稳定,易造成织疵和送经机构故障,安装、维修较困难。另一种外移式送经装置,也没有解决织疵,不适应高密度织物。并存在以下问题:1、不能适合织机各种系列。2、安装时要在老机上打四个孔,影响机器的质量。3、不能在老织机厂房使用。4、放松与张紧装置使用很不方便,且速度慢。5、连杆与张力扇形杆安装调试困难,并严重影响张力信号正确输出。6、传动轮与轮座结构不合理,造成断裂事故,且更换速比困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送经量与卷取量基本同步,适应各种型号织机,安装和使用方便,提高织物质量的织机联轴式自动送经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装置主要由摆动后梁式经纱张力调节机构、摩擦联轴器、传动速比调节机构、机前手调放松与张紧机构、经纱盘片啮合机构、固定机构组成。其中摆动后梁式经纱张力调节机构中张力扇形杆与调节板通过前板、后板用螺铨固定,连杆与调节板用上螺钉、下螺钉调节经纱张力,并用短轴经腰孔和调节板连接。连杆与扇形槽板连接,扇形槽板的一端与摆杆连接,摆杆的另一端与转子杆结合,转子安装在转子杆上。拨叉、凸轮、传动摩擦轮、压簧、蜗杆同轴,拨叉与凸轮尾部形成单项啮合离合器结构,传动轮尾部与蜗杆也形成离合器结构,蜗杆与蜗轮是对自锁机构,组成摩擦联轴器。蜗轮与送经小齿轮、链轮在同一送经小轴上,送经小齿轮与经纱盘片啮合,链轮经链条与固定于送经短轴的链轮连接,送经小齿轮固定在送经短轴上,并与经纱盘片啮合,由此组成经纱盘片啮合机构。过桥小齿轮与传动摩擦轮啮合,其垂直贯穿托脚的轴上装有下锥形轮、下锥形轮与上锥形轮啮合,手调杆垂直贯穿上锥形轮、其下端固定在托脚上,由此组成机前手调放松与张紧机构。传动轮安装在织机弯轴上,并与过桥齿轮啮合,过桥齿轮的过桥轮轴固定在过桥轮座上,并与锥形轮啮合,由此组成传动速比调节机构。固定螺铨从箱体安装孔盖进入箱体内,经过箱体腰孔、墙板腰孔把箱体固定在墙板上,由此组成自动送经装置与墙板固定机构。
与现有的织机送经装置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1、采用摆动后梁式经纱张力调节机构,可减小织造过程中经纱张力的变化。2、采用摩擦联轴器,可以达到送经与卷取基本同步,在每次送经过程中,从动摩擦盘的最大回转角与最小回转角之比可达13.5,这种送经机构可以适应织轴直径从满轴到空轴的变化要求。3、采用自锁机构,提高送经作用的可靠性,蜗轮与蜗杆是一对自锁机构,经纱张力能使蜗轮产生转矩,不能使蜗杆产生转矩,因此送经作用只能由摩擦联轴器产生,送经调节机构也是自锁的。4、采用传动速比调节机构,可迅速调换传动轮和过桥齿轮。5、采用经纱盘片啮合机构。可适应各种型号织机。6、采用机前手调放松与张紧机构,适应老机器和挡车工的习惯。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联轴式自动送经装置结构剖面图。
图2是经纱张力调节机构结构剖面图。
图3是机前手调放松与张紧机构剖面图。
图4是传动速比调节机构立体图。
图5是织机自动送经装置与墙板固定结构剖面图。
图6是经纱盘片啮合机构剖面图。
其中,1是拨叉、2是转子杆、3是转子、4是凸轮、5是调节板、6是连杆、7是传动摩擦轮、8是托脚、9是压簧、10是张力扇形杆、11是蜗杆、12是传动轮、13是弯轴、14是过桥齿轮、15是锥形轮、16是蜗轮、17是送经小齿轮上、18是链轮上、19是链条、20是送经小齿轮下、21是链轮下、22是送经短轴、23是送经小轴、24是扇形槽板、25是摆杆、26是过桥小齿轮、27是上锥形轮、28是手调杆、29是下锥形轮、30是过桥轮轴、31是过桥轮座、32是墙板、33是固定螺栓、34是墙板腰孔、35是箱体腰孔、36是箱体、37是箱体安装孔盖、38是传动轴、39是经纱盘片、40是摩擦片、41是前板、42是后板、43是上螺钉、44是腰孔、45是短轴、46是下螺钉。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先将本装置安装在织机墙板外侧,即将固定螺铨33从箱体安装孔盖37进入箱体36内,依次经过箱体腰孔35、墙板腰孔34把箱体36固定在墙板32上。摆动后梁式经纱张力调节机构中张力扇形杆10与调节板5通过前板41、后板42用螺铨固定,连杆6与调节板5用上螺钉43、下螺钉46调节,并用短轴45经腰孔44和调节板5连接。连杆6与扇形槽板24连接,扇形槽板24的一端与摆杆25连接,摆杆25的另一端与转子杆2结合,转子3安装在转子杆2上。拨叉1、与凸轮4、传动摩擦轮7、压簧9、蜗杆11同轴,拨叉1与凸轮4尾部形成单项啮合离合器结构,传动轮12尾部与蜗杆11也形成离合器结构,蜗杆11与蜗轮16是对自锁机构,它们封闭在油箱内组成摩擦联轴器。蜗轮16与送经小齿轮上17、链轮上18在同一送经小轴23上,送经小齿轮上17与经纱盘片39啮合,链轮上18经链条19与固定于送经短轴22的链轮下21过接,送经小齿轮下20固定在送经短轴22上,并与经纱盘片39啮合,由此组成经纱盘片啮合机构。过桥小齿轮26与传动摩擦轮7啮合,其垂直贯穿托脚8的轴上装有下锥形轮29,下锥形轮29与上锥形轮27啮合,手调杆28垂直贯穿上锥形轮27、其下端固定在托脚8上,由此组成机前手调放松与张紧机构。传动轮12安装在织机弯轴13上,并与过桥齿轮14啮合,过桥齿轮14的过桥轮轴30固定在过桥轮座31上,并与锥形轮15啮合,由此组成传动速比调节机构。本装置操作时,由于各机构协同配合,就能自动控制送经量,均匀送经,提高织物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建农,未经张建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548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