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快速响应感温型火灾探测器无效
| 申请号: | 91215423.3 | 申请日: | 1991-05-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7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25 |
| 发明(设计)人: | 蒋启迪;肖平;秦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启迪 |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020***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响应 感温型 火灾 探测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
传统的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包含机械类和电子类定温、差温、以及差定温型火灾探测器。例如双金属片定温火灾探测器,对温升速率高的初起火灾,动作响应较慢,而弹性膜盒式差温火灾探测器,对温升速率高的火灾,动作响应快,对温升速率低的阴燃火灾,动作响应慢甚至识别不出。总的说来,作为这些结构型式火灾探测器的热敏元件,或因有明显热惯性,致使动作响应不够快,灵敏度不高,或因其适用范围而受到限制,虽然热敏电子类火灾探测器的动作响应较快,灵敏度较高,但由于电子元件对其工作环境条件要求较严格,其工作性能容易受到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机械和电磁干扰等)的影响,从而使探测器的实际使用可靠性下降,如要提高其使用可靠性,将使探测器结构复杂,成本提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和适应性强、动作响应时间明显优于上述传统火灾探测器的快速响应感温型火灾探测器。
本实用新型火灾探测器,包括探测器壳体,位于此壳体内包含由记忆合金制成具有热敏——驱动双态效应的弹簧型构件的驱动机构;受此驱动机构控制、由导向顶杆、和位于壳体和导向顶杆间负荷弹簧组成、作为执行接通或断开信号线路的执行机构;作为上述信号线路组成部分,包含静触头和动触头的一对常开型触头,从而形成用上述导向顶杆的顶端控制上述动触头动作。
以下通过参照附图说明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叙述。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总体结构的纵剖面图。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横剖面图。
图1中,位于图示壳体8和导向顶杆2间的由记忆合金制成弹簧3作为驱动机构。导向顶杆2通过导向套4位于壳体8内下部,压缩弹簧1处于壳体8和导向顶杆2之间,由以上部件构成执行接通或断开电信号线路的执行机构。弹性薄膜5位于壳体8中部的一凹槽上,用形成在薄膜5中心部位的导电材料层,作为动触头,和相隔此弹性薄膜5的导电材料层正上方一定距离的且固定位于电绝缘接线板7上的导电构件6,作为静触头,从而组成上述电信号线路的一对常开型电触头。接线板7固定位于壳体8内的上部,从而可以使位于由薄膜5密封住壳体8上部的电气元件不直接受到例如潮湿、尘埃或腐蚀性气体影响。通过调节导电构件6相对接线板7的安装位置,可调节上述动、静触头间的分开距离,通过使弹簧3动作,形成用导向顶杆2的顶端控制上述动、静触头的接通或断开。
为了便于了解本实用新型快速响应感温型火灾探测器,现对记忆合金弹簧3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作进一步叙述。
一种由镍钛类记忆合金制成的园柱螺旋弹簧型构件,该构件具有热敏——驱动双态功能,当使该构件受热达到通常称为构件材料的逆相变温度Af(实际上具有逆相变温度范围As~Af)以上时,构件因材料本身发生逆相变,从常温态(马氏体相)转变为高温态(通常称母相);反之当构件从高温态受热温度下降到通常称为材料的相变温度Mf(实际上具有相变温度范围Ms~Mf)以下时,构件因材料本身发生相变,又从高温态(母相)回复到常温态(马氏体相)。上述材料在感受温度发生逆相变和相变过程中,构件伴随发生形状突变,表现出双向形状记忆效应或具有热敏--驱动双态功能。当使上述构件在约束条件下受热,在通过上述逆变温度范围As~Af时,将产生巨大回复力可用来作功,呈现出高温时回复力强,低温时回复力很弱,且构件材料在逆相变和相变循环过程具有温度滞后回线现象,且这种滞后随约束负荷增大而增大。
因此,利用该记忆合金构件具有的独特热敏——驱动特性,很适合用来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热敏控制元件,即驱动机构的弹簧3。
现参看图1,由于弹簧构件3处在约束变形状态,弹簧1的弹力作为构件3的主要负荷,在正常情况时,由于负荷弹簧1的弹力作用,使导向顶杆2处于平衡位置,上述常开触头保持断开状态。此时,位于火灾监视现场的探测器,当发生环境温度上升,使上述构件3的材料达到逆相变温度时,也即探测器的设定动作温度时,构件3便发生变形突变,克服弹簧1的弹力使导向顶杆2动作,使上述常开触头闭合,送出表示火灾监视现场的报警信号。反之,当环境温度下降,使构件3的受热温度下降到材料相变温度Mf以下时,构件3即回复到常温态形状,从而使导向顶杆2在弹簧1的弹力作用下回复到原来正常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启迪,未经蒋启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54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控制节电接触器
- 下一篇:带自动清零、变色的珠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