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孔透气陶瓷滤毒烟嘴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212377.X 申请日: 1991-03-17
公开(公告)号: CN2105856U 公开(公告)日: 1992-06-03
发明(设计)人: 汤平涛 申请(专利权)人: 衡阳医学院
主分类号: A24F13/06 分类号: A24F13/06
代理公司: 湖南省零陵地区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彭扬民
地址: 42100*** 国省代码: 湖南;4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微孔 透气 陶瓷 烟嘴
【说明书】: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香烟滤毒的烟嘴。

香烟中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有害物有焦油、苯并(a)芘、烟碱、钋210、镉,一氧化碳(占气相成分3.5%,约40081。8mg/m3,是工人15~20分钟短时间内接触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200mg/m3的200倍),氢氰酸(68.3mg/m3是最高容许浓度0.3mg/m3的227。8倍)等。故世界各国在研究低焦油香烟的同时,积极研制有效清除焦油、一氧化碳的烟嘴和过滤材料。在这方面虽其名目繁多,但据现有技术大致可归纳为二大类型:

第一大类是利用改善通风透气,利用稀释、扩散原理达到减少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的目的。例如:

一种是直接在带嘴香烟的烟嘴纸上激光打孔,这虽有一定效果,但其生产工艺复杂,仅能一次性使用,透气、扩散效果较局限,且目前我国还只依靠进口。

另一种是在烟嘴壁上开孔。使其从侧向扩散所产生的烟流。虽然对降低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有一定的作用,并可以重复使用,但通风透气不均匀,不能使烟气中一氧化碳等气体毒物充分有效地扩散,因此除毒效果仍不理想。

第二大类则是利用化学或物理化学原理来减少烟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例如:

一种是利用氧化剂使经过滤料的一氧化碳氧化生成CO2。如在滤嘴中加有小球澡和过碳酸盐、过硼酸盐等其中至少一种氧化剂,使烟气中一氧化碳氧化生成二氧化碳,以去除一氧化碳。但这种只为一次性使用,且成本较高,同时使用强氧化剂可以不同程度被人吸入而产生新的危害。

另一种是使一氧化碳生成络合物而被滤料吸附。如使烟气中的一氧化碳生成碳基络合物而被吸附,但烟气中一氧化碳占气相成分3.5%浓度之高,因而要经常更换滤料,且制作较繁,同时氧化亚铜和氯化钯存在毒性,可能对人产生危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提供一种微孔透气陶瓷的高效滤毒烟嘴,它可重复使用,更为经济有效地降低烟气中的一氧化碳、氢氰酸等有害气体的浓度,同时能填充一种混合滤料,更充分地降低焦油、苯并(a)芘、钋210、镉等有害物浓度与含量。

实现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方式完成的:采用藻土、高岭土、瓷石、膨润土、沸土、浮石、麦饭石其中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与活性炭、软木粉、纸浆其中至少一种物质混合烧制而成的透气陶瓷作烟嘴体式烟嘴,其透气率可达25~45%,再根据透气率和吸烟者烟隐的情况选择其长度。久用后可用有机溶剂如二氯甲烷、酒精浸泡、擦洗后重复使用。其内还可装有由纤维、泡沫、塑料、无纺布其中的一种材料制成的过滤体或微孔透气吸附制品、或用上述材料浸泡大黄、黄苓、黄芪有效成分、或掺加活性炭和高分子化合物或金属络合剂组成的滤料体,经多次使用后可以更换。由于陶瓷体侧壁孔孔径微小,分布均匀,透气率高,面积大,烟气流径距离较长,并能充分利用烟卷或带嘴香烟滤嘴尾部原有的通风透气功能,因此能很好地发挥通风透气、稀释、扩散冷凝作用,给烟中分压高的气相成分一氧化碳、氢氰酸有毒成分提供了一个向烟嘴外弥散的理想环境,同时,在烟嘴体近尾部又能均匀稀释其浓度,从而大大减少了一氧化碳、氢氰酸等有害气体的含量和浓度。又由于其冷凝作用使烟气中粒相物如焦油、苯并(a)芘、钋210、镉等有害物更易被滤料吸附过滤,进而减少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因为降低一氧化碳不需添加氧化剂等化合物,透气孔的孔径微小均匀,所以也不会产生由此产生的异味和降低烟气的烟味,因此也就易被吸烟者接受。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2、3、4分别为不同型烟嘴的剖视图。

图1是由透气陶瓷体〔1〕与金属或塑料烟嘴尾〔2〕套接而成。腔内可装有过滤体〔3〕,它适用于无过滤嘴的香烟。

图2的透气陶瓷烟嘴,是一个陶瓷整体,只在其含口部分加上釉即可。在烟嘴腔内同样可装入过滤体〔3〕,当吸带过滤嘴香烟时,可以不装滤料,这同样能消除一氧化碳,一般是适用于无过滤嘴香烟。

图3,其烟嘴的过滤嘴体是透气陶瓷体〔1〕的一部分,透气陶瓷体〔1〕与金属或塑料尾〔2〕套接而成,适用于有过滤嘴烟。但腔内可再装有过滤体〔3〕,以用于无过滤嘴香烟。

图4、烟嘴的过滤体是透气陶瓷体〔1〕的一部分。其过滤体中央开有细孔,以满足烟隐较大的吸烟者之要求,此适用于有过滤嘴香烟。

上述透气陶瓷的烧制方法、程序、基本与现有陶瓷技术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医学院,未经衡阳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237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