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施工升降机电缆导轮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211762.1 | 申请日: | 1991-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819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聂延进;赵云章;任栋乐;李卫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莱州市建筑机械厂 |
| 主分类号: | B66B7/00 | 分类号: | B66B7/00 |
| 代理公司: | 烟台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振强 |
| 地址: | 2614***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施工 升降机 电缆 导轮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升降机电缆导轮装置。
目前,施工升降机工作时电缆的处理,是在升降机梯笼正下方底架上安置一个盛电缆的笼子,随着梯笼的升降,电缆被拽起或落入笼中,这种方法有三大缺点,其一电缆起落不规矩,极易发生乱绳现象;其二电缆随梯笼的升高(当超过200米时),电缆的自重往往要超过自身的抗拉强度,影响电缆的寿命和安全使用,因此限制了升降机的总体高度;其三随着梯笼的升降,电缆下垂摆动,极易造成电缆被建筑附着物或升降机立柱挂住,发生断缆漏电等安全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上述缺点,节省电缆,延长电缆使用寿命,解决电缆自重增加增加施工升降机高度的电缆导轮装置。
本任务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施工升降机上设有电缆导轮装置,本装置由钢丝绳(2)、电缆吊杆(3)、电缆导轮(5)、钢丝绳导轮(6)、随行小车(7)组成,电缆吊杆固定在足够高的建筑物附着点上,钢丝绳一端与梯笼(1)下底联接,另一端通过随行小车与电缆吊杆固定,电缆一端接梯笼上的电机,另一端通过随行小车与电缆吊杆上的施工电缆联接。
本装置的随行小车(7)上有电缆导轮(5)和钢丝绳滑轮(6)。
本实用新型电缆不摆动,使用安全,由钢丝绳承担重量,延长电缆使用寿命,电缆随梯笼移动,节省电缆,而且由于设置了电缆吊杆,不仅解决了电缆自重问题,还大大增加了升降机高度,特别适合高层建筑用施工升降机。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为装置示意图。
图中包括梯笼(1)、钢丝绳(2)、电缆吊杆(3)、电缆(4)、电缆滑轮(5)、钢丝绳滑轮(6)、随行小车(7)。
随行小车(7)可沿施工升降机的柱架由梯笼带动上下移动,即在钢丝绳(2)的作用下随梯笼的升降而升降,钢丝绳一端与梯笼下底联接,另一端通过随行小车上的钢丝绳滑轮(6)与电缆吊杆(3)固定。电缆吊杆固定在建筑物附着点上,并且随施工升降机整体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电缆吊杆至足够高的位置上,即基本使电缆吊杆固定在施工升降机的中间偏上位置。因梯笼降于最低处时高于施工地平面,因而随行小车的位置可比梯笼低,使钢丝绳不松驰,不脱落。电缆(4)的一端与梯笼(1)的电机联接,另一端通过随行小车(7)的电缆滑轮(5)与电缆吊杆(3)上的施工电源联接,其长度比钢丝绳(2)稍长,使随行小车(7)的重量电钢丝绳承担,电缆滑轮(5)的作用就是制止电缆下重摆动。
本装置在电缆吊杆(3)处的施工电源,可以是建筑物内的电源,也可由施工地面向上输送,输送电缆固定在建筑物上。
实施例:假定施工升降机整体高度300米,电缆吊杆(3)固定在离施工地平面170米的位置上,钢丝绳(2)的长度为171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莱州市建筑机械厂,未经山东莱州市建筑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11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