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双层弧形拱炉膛的立式暖风炉无效
申请号: | 91209512.1 | 申请日: | 199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429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星照;周齐;金宏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24H9/18 | 分类号: | F24H9/18;F24H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双层 弧形 炉膛 立式 暖风 | ||
本实用新型为单层炉排燃煤燃烧系统的暖风炉,属于供热、采暖用的暖风炉。
已有的单层炉排燃煤燃烧系统的立式暖风炉,在1984年已于美国取得专利(专利号为4466358),这种暖风炉由于燃烧系统的结构太简单,煤燃烧不彻底,烟尘污染大,且因烟气与空气的热交换次数太少,所以炉子的热效率和烟气的排烟浓度均不理想。86年我们取得专利的双层炉排然煤燃烧系统的立式暖风炉,(专利号86122552),虽能克服上述的缺点,燃烧完全,炉子热效率高,烟尘少,但因风冷炉排(上炉排)上有燃着的赤煤压着,下有高温火焰烘烤,长期处于高温状态下工作很容易损坏,尤其当炉子用于间断供热工况时,炉排的忽冷忽热的变化,更易变形而损坏,另外,双层炉排立式暖风炉烟气与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中,采用了空气由夹道及其相连通的冷风管束迂回上升,烟气通过人形、V形档板的诱导迂回向上流动的结构,烟气流速慢、传热效率低而体积大,因此也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立式暖风炉,它能使煤燃烧充分,烟气和空气的热交换充分,热效率高,体积小和不易变形损坏。
本立式暖风炉为单炉排燃煤燃烧暖风炉,它由内、外套筒组成的炉体、炉膛、炉排、沿炉体四周的多层空气夹道、炉膛上部烟室、对流管束区、热空气出口、和炉膛下部的空气进口、一次风管、二次风管及顶部烟囱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管束区的管束是烟气管管束,它下部通过烟室与炉膛相连通,上部与烟囱相通,所述的炉膛为一设有双层弧形顶拱的炉膛,其每层弧形拱上设有二个以上(包括二个)烟气出口窗和抹有耐火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煤由加煤门加至炉排,点火燃烧,由一、二次风管从空气进口引入的一、二次风分别作助燃和使烟气和可燃气体沿炉膛旋转一圈,得以充分燃烧,而后烟气经炉膛顶部双层弧形拱和烟室、烟管束至烟囱排出,而冷空气由风管引入后通过炉体周围多层夹道自下而上迂回,先受炉膛辐射加热继而受烟气的对流传热,最后由上部热风出口输出。由于本设计中采用了抹有耐火混凝土的双层弧形拱结构,使炉膛在高温工况下长期工作变形小、不易损坏,且通风好、燃烧充分,烟气流程长,与空气热交换好,烟气出口温度低,除烟效果好。在本设计中炉体上部的烟气与空气的对流热交换中,因采用了烟气从管束中走,因而加速了烟气的流速,增強了空气的对流受热,提高了热效率,在同样热能输出情况,本种结构的暖风炉可体积小、省材、结构紧凑。
实施例
图1为带有二层弧形拱炉膛立式暖风炉的整体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1的C-C剖视图。
图中(1)烟囱,(2)烟囱座,(3)螺旋片,(4)烟管,(5)空气隔板,(6)清灰门,(7)烟窗(烟气出口),(8)点火门,(9)二次风管,(10)炉排,(11)一次风管,(12)、(13)一、二层弧形拱,(14)烟室,(15)内套筒,(16)外套筒,(17)空气进风管,(18)耐火混凝土,(19)热空气出口,(20)弧形拱的空气夹层。
由图可见,本实施例的暖风炉由内、外套筒(15)、(16)组成的炉体、炉膛、炉排(10)、由六块隔板(5)组成七层空气夹道(Ⅰ--Ⅶ)、烟室(14)、烟管束(4)、空气进、出口(17)(19)、一、二次风管(11)(9)及烟囱座(2)、烟囱(1)所组成,为了使对流管束区烟气流程长、流速快,除尘效果好和热交换充分,本实施例中将此管束区的每根烟管沿其管长方向设置一螺旋片(3),以使烟气沿此片螺旋上升。另外由图1、2、3、可知,为了使二次风将烟气和可燃气旋转一圈后顺利从顶拱排出而又能使烟气流程长、除尘效果好,现将第一层弧形拱(12)的烟窗(7)设计为二个靠近二次进风口一侧,且呈椭园形并列布局,而第二层弧形拱(13)的烟窗(7)设计为九个,呈园形分三行三列均匀布局,另外,为了使热交换好,本实施例中的每层弧形拱设计为带有空气夹层(20)。
通过上述这些结构的设计,使本实施例的立式暖风炉热效率高,除尘效果好,炉膛变形小,使用寿命长,且结构紧凑、体积小,成本低,且煤种适应性好,因此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和良好的经济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北京双翼节能环保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95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脑溢血和脑缺血报警传感器
- 下一篇:织机台班产量电子计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