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怕扎的充气车轮内胎无效
| 申请号: | 91208861.3 | 申请日: | 1991-05-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0221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4-22 |
| 发明(设计)人: | 周忠仁;李仁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忠仁;李仁旺 |
| 主分类号: | B60C19/12 | 分类号: | B60C19/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22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不怕 充气 车轮 内胎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当充气车轮内胎被扎破后仍能使内胎保持一定气压维持使用的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到一种给充气车轮内胎充气时不使内胎气压过大而鼓破的安全装置。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充气车轮(包括自行车、三轮车、手推车、摩托车、轮椅等等的车轮)内胎,在使用中容易被锐利的东西扎破而将内胎中所存有的空气跑掉,这时车轮就不能正常使用了。
有的时候为了给车轮内胎充气,由于不好掌握其内部压力的大小,而将内胎气压打的过大,引起内胎爆破,为了使车轮内胎受锐利物品所气伤后而内胎中的气体仍能保持一定的压力,充气时也不会将内胎鼓破,特发明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内胎。
本设计特点为,在现有的内胎中再套入一个断面直径比较小的环形直径不变的内胎。正常使用时内内胎(12)(如图1)与外内胎(8)内部都充满了空气,如果遇到了意外被锐利物品刺伤轮胎,由于使用时人们都倍加注意选择路面,防止车轮被扎,但有时难免被人们不易看见的小东西扎伤车轮,此时大多数情况为扎的不会很深,只会刺伤外内胎(8),外内胎(8)的气体就会跑掉。但由于内内胎(12)的气体不与外内胎(8)的气体连通,内内胎(12)中的气体仍能维持使用,一但完成使用后,再行对外内胎(8)进行修补,该车轮又恢复外内胎(8)与内内胎(12)同时正常使用了。
为了能够实现同时给外内胎(8)和内内胎(12)充气,特将现有的内胎气门的结构改变成气门侧面加一个小孔使它与外内胎(8)连通,气门芯设计成糖葫芦式,即它有两个圆锥面,它穿入两段软胶管,打气时,气门芯(1)的侧面小孔与底下小孔分别给外内胎(8)、内内胎(12)充气。
这样的结构虽然比现有的内胎复杂一点,但还是比较简单,易于制造的。它能一次完成外内胎(8)及内内胎(12)的充气,又使其内部气压相等。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特点是在气门(5)上钻一个垂直小孔,小孔上部压上一个垫圈(4),垫圈(4)上压着一个弹簧(3),弹簧(3)靠气门箍(2)压紧。垂直小孔与内内胎(12)相连通,只要气压过大,超过弹簧压力,空气即可排到大气中,这个装置称为定压阀,此阀除了防止在充气时将内胎打爆外,平时也能防止车轮受热(如太阳晒,炉边烤等等)内胎气压增大而爆破。当车轮受热时首先外内胎(8)先受热,气压先增大此时必然压迫内内胎(12)使内内胎(12)的气压也跟着增大,当气压超过了定压阀额定压力时,必然使该阀放气,额定压力由气门箍(2)上紧的程度来调节。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巧妙,易于制造,给使用者带来莫大方便。
实施案例,26英寸自行车车轮外胎内装入本实用新型——不怕扎的充气车轮内胎,其中外内胎(8)尺寸仍与现有的内胎一样为: 26″×11/4″内内胎(12)尺寸为26″×7/8″,在骑行中外内胎(8)被扎破后其内内胎(12)仍能维持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1气门芯、2气门箍、3弹簧、4垫圈、5气门、6外内胎用气门软胶管、7螺母、8外内胎、9螺母、10内内胎用气门软胶管、11螺母、12内内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忠仁;李仁旺,未经周忠仁;李仁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88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盘式农药稀释表
- 下一篇:镜面反射弱聚焦闷晒式太阳热水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