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折叠式仿生型轻便帐篷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207628.3 申请日: 1991-05-11
公开(公告)号: CN2115375U 公开(公告)日: 1992-09-09
发明(设计)人: 黄河 申请(专利权)人: 黄河
主分类号: E04H15/48 分类号: E04H15/4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折叠式 仿生 轻便 帐篷
【说明书】: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旅行或野营装备,特别是折叠式仿生型轻便帐篷。

迄今为止公开的帐篷,其结构和造型皆未能摆脱传统设计思想的束缚,从而暴露出诸多不足之处。例如美国迪艾佩苏公司在台湾申请的新型专利“可折叠帐篷及其构架”(公告号24644)(附图略),其造型采用了传统的横置三角柱型,不甚优美;苏联专利“自行车旅行帐篷”(专利号931151)(附图略),其结构复杂,造价较高;台湾新型“容易架设、收合之双人帐篷支架结构”(公告号34390)(附图略),其结构复杂,支架零件多,造型上也无突出之处;中国专利“自带炉具轻便帐篷”(专利号88214853.2)(附图略)之明显不足之处恰恰在于不轻便(其内部设施如炉子、烟筒、帐架、篷布的重量和体积决定了这一点),而且蒙古包式的设计风格注定其产品的适用范围狭窄。另外,中国申请号为86209658的“伞型帐篷的改良构造”、86205721的“多用途折叠式旅行帐篷”和87200091的“快捷支折轻便旅行帐篷以及1987年第二期《科学画报》帐篷世界栏目介绍的几种国外帐篷,都存在着支架较多较大、开立复杂、固定点多、造型不够优美等缺点。

必须一提的是,各种充气帐篷由于采用了空气柱作为其支架,造型及其结构皆与本实用新型无共同之处,故而无可比性,不再例举。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针对上述种种帐篷之不足,利用反向思维法,突破传统设计思想的束缚,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折叠、重量轻、体积小、用途广、造型呈仿生流线型和无楔钉固定的新型帐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张开的帐篷可呈蜗牛、刺猬、穿山甲、贝壳(象悉尼歌剧院)等型,还可呈半球型(象半个西瓜),其支架由有弹性的等长度条状材料做成,支架的根数可多可少,但最少不能少于三根(包扩三根),其支架关节和支架连接器由金属片做成,其篷面、篷窗和篷底由防水面料做成,其纱窗由窗纱做成,其拉带由无伸缩性之带状物(包扩链子)做成,其拉带接头由可对接之物(如扣、锁、钩等)做成。张开帐篷时,两支架连接器之距离按需要之距离以拉带相连;需要打开侧篷窗时,则拉开侧窗拉链,将两侧之侧篷窗以扣子相连;如果需要,可开设侧篷窗和中窗多个;如果需要,可将篷底以大拉链与篷面相连。折叠帐篷时,首先拉开连接篷底与篷面的大拉链,然后拉开中窗拉链和篷面中缝拉链,接着松开拉带接头,使拉带分离。这时,支架自然由曲变直。最后,以帐篷两侧(以顶部为轴)之同等数量支架关节为轴,以支架连接器为起点,依次相向将整顶帐篷折叠成一柱状体,并装进一可容之袋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种种同样大小的帐篷相比,有以下之明显优点:

1、造型别致,有趣味性、艺术性和军事上的隐蔽性;

2、无需楔钉做固定点。人体和帐篷自身重量的压迫以及流线的造型决定了帐篷决不会被风掀翻,故而传统的楔定固定法就显得多余了;

3、结构最简单、重量最轻、体积最小。从而决定了取材、制造容易,造价低廉,便于携带、使用和存放;

本实用新型同时又具备现有帐篷之种种优点:

1、能防风、寒、雨、雪、晒的困扰;

2、能防地面潮气和地表水的侵入;

3、能防各种飞虫、爬虫的侵入;

4、用途广;

5、可折叠。

本实用新型可大可小,大到可作汽车库,小到可供少儿游戏。以成人单人用帐篷为例,仅重2公斤,折叠后柱长50厘米,直径10厘米,成本50元;任何正常的有行为能力的人都能在一分钟之内将之装好,并在另一分钟之内折好装入袋内。

本实用新型广泛适用于野战部队、抗震救灾、地质勘探、科学考察、农田护青、牧场放牧等野外作业,适用于旅行、垂钓、登山、夏令营、少儿游戏等文体活动,适用于个体商户、旅游景点(特别是草原、海滩)等场合的经营活动。特别是还可用作骄车的临时车库。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能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及其工作情况的一个实施例:

图1是本实用新型五支架型张开状态之实体剖视图;

图2是侧窗拉链交点之放大图;

图3是支架关节放大图;

图4是支架连接器放大图;

图5是底部呢龙拉链首尾关系放大图;

图6是拉带接头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五支架型半开状态之实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五之架型半开状态之实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无中窗型张开状态之实体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单根支架折叠步骤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支架(1)、篷面(2)和篷底(3)构成主体。支架(1)由五根长度均为240厘米、直径均为0.4厘米的钢条做成;每根钢条皆截为6段,长度分别为45厘米×2(段)、40厘米×2(段)、35厘米×2(段);每构成一根的6段钢条之间由支架关节(8)连接;每根钢条之首尾分别插进支架连接器(10)之相应位置之内;其它4根如法制造;篷面(2)由呢龙绸做成,将之铺在张开的支架(1)上,并与支架(1)缝在一起;篷底(3)由基布(聚乙烯编织复膜布)做成椭园平底无盖之容器形(帮高10厘米),篷底(3)之边和篷面(2)距地面10厘米之位置以两条110厘米的底部呢龙拉链(11)连接;篷面(2)上开有侧篷窗(5),侧篷窗(5)上设有子母或呢龙搭扣(4);篷面(2)上设有由呢龙窗纱做成的侧纱窗(6)和中纱窗、呢龙拉链做成的侧窗拉链(7)、中窗拉链(14)、篷面中缝拉链(17)和松紧带(16);连接两个支架连接器(10)的拉带(18)由帆布带做成;拉带接头(19)的一头为拉带(18)上的铁钩,另一头为拉带(18)上的铝制气眼。不用时,首先拉开底部呢龙拉链(11),然后拉开中窗拉链(14)与篷面中缝拉链(17),最后松开拉带接头(19),再拉直所有支架,并折起本帐篷,装进特制的呢龙袋内。使用时,工作程序相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河,未经黄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76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