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光纤电流传感器无效
申请号: | 91207273.3 | 申请日: | 1991-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3400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1-15 |
发明(设计)人: | 简水生;田玉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15/07 | 分类号: | G01R15/07;G01R19/00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李洪华 |
地址: | 1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光纤 电流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纤电流传感器,适用于发电厂、高压传输线、变电所等处所的大电流的测量。
对大电流的测量普通采用电流互感器,但互感器结构笨重、绝缘性不好、不易用计算机监测。现在被大多数人采用的光纤法拉第电流传感器,它是通过测量光纤偏振面的旋转角,来实现大电流的测量,测量装置中,免不了光纤要弯曲,光纤弯曲就会产生双折射,而引起光偏振面的附加旋转,给传感器带来误差,降低传感器的灵敏度;法拉第电流传感器最理想的是使用保偏性能好的保偏光纤,以防止环境温度、振动、噪声干扰,但目前保偏光纤还没有达到这么高要求,所以,这种传感器的性能完善还有待保偏光纤性能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易于实现、性能稳定、易于与计算机相连的一种测量大电流的传感器。
新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由激光器、透镜、传感头、光电二极管pin、电子测量电路组成。传感头由光纤、感应线圈、显微物镜、起偏器、1/4波片、晶体、电极、检偏器、显微物镜、光纤构成,其光学元件依以上顺序放置在绝缘盒中,调好位置后固定。电极8夹在晶体的与x1轴垂直的平面上,电极8与感应线圈的导线1相连;感应线圈将被测电流线性的转换为感应电压,利用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测量感应电压,而得到被测电流。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绝缘性能好、性能稳定、易于用计算机进行实时监测。
图1感应线圈
图2光纤电流传感器示意图
图3光电转换放大、滤波、除法器电路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新型光纤电流传感器结构见图2,其感应线圈见图1,感应线圈是由导线均匀地密绕在矩形的铁磁材料上制成,为使铁磁材料的磁导率工作在线性区域,在铁磁材料上开一个气隙2;线圈的匝数及铁磁材料气隙间隔大小,应使线圈产生的感应电压小于晶体半波电压的1/π。传感头由光纤4、感应线圈(1、2、3)、显微物镜5、起偏器6、1/4波片7、晶体11(晶体可用BGO、BSO或LN)、检偏器9、显微物镜5、电极8、光纤4构成,其光学元件依5、6、7、11、9、5的顺序放置在绝缘盒10中,调好位置后固定,电极8夹在晶体的与x1轴垂直的平面上,电极8与感应线圈的导线1相连;感应线圈将电流线性的转换为感应电压,利用晶体的一次电光效应测量感应电压,而得到被测电流。
图3为光电转换放大、滤波、除法器电路,其光电转换放大电路12由光电二极管pin、集成运算放大器Lm308及反馈电阻R1组成,它将光电流转换为电压;放大电路由集成运算放大器Lm741及电阻R3、R4组成。低通滤波13由集成运算放大器F107、电阻R8、R9,电容C2、C3组成,电阻、电容值应满足R9×C2=R8×C3。带通滤波15由集成运算放大器F107、电阻R5、R6、R7、电线圈的感应电压应满足V/Vπ<1/π,这时有sinφ≈φ由(1)式得出:
P=P0/2(1+πV/Vπ) (4)
式中,V为感应线圈的感应电压。
由(4)式可见,其输出光强与感应电压有线性关系。输出光强P,经光纤,经pin光电二极管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滤波将交直流分开,并将两路作除法运算,得出信号:
S=πV/Vπ(5)
将S值输入单片机(MCS-51),算出被测电流,并由数字显示出来。
经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调整铁磁材料的气隙间隔和晶体的半波电压,可满足不同测量范围的要求,并且有很好的线性。
依上述光纤电流传器的结构,晶体采用铌酸锂晶体,晶体尺寸为mm:9×9×25,半波电压为1.04kV;起偏器和检偏器为渥拉斯棱镜,感应线圈的匝数为4000匝,制成的光纤电流传感器,对50A-300A范围内的电流进行测试,证明传感器有很好的线性与稳定性,非线性误差为1.09%。
容C1组成,电阻应满足R7=R5/R6。除法器电路14是由除法器(BJH1010)和外围电路组成,其中+10V由基准电源提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交通大学,未经北方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72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