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组合式水净化塔无效
申请号: | 91206797.7 | 申请日: | 1991-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0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海波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 |
代理公司: | 三友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佩璋 |
地址: | 100009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组合式 水净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或污水处理用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中小企业及农村用废水或污水净化塔。
我国除大中城市外的广大农村许多地方的饮用水不符合食用标准,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大企业厂放出的污水有的进行了处理,但大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经济等问题尚未对污水进行处理,这些污水或废水排入江河就污染水源和危害人民的健康。水净化设备也有极简单的,但净化程度低,有的设备又价格昂贵,中小企业或农民买不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于农村以及中小型企业用的多功能组合式水净化系列装置,特别是适于农村食用的水净化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达到的:提供一种多功能多元组合式的系列净化塔,该设备包括五节,既能单元处理,又能多元处理,各单元各自有其设备及处理工艺特点,各有其处理对象,在设备及其工艺上互相勾通与补充,从而达到深度出水的标准,其中,第一节采用逆风转子式氨、氮处理室;第二节采用臭氧消毒和活性炭脱氯的脱氯消毒室;第三节采用上流式离子交换室;第四节采用上流式吸附脱色室;第五节采用下流式过滤室,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1是本净水塔的正视图。
1)从附图1可见,在净化塔第一节的逆风转子式氨、氮处理室A中央具有转子轴8,在该轴上镶有螺旋叶片7,该转子轴通过传动蜗轮6由电机13带动旋转,在第一节下部设有三环十字喷气管10,空气从空气管通过喷气管弯头11进入其中,在喷气管10下部设有曝气引伸管12,该管下部与碟式封头15连接,在第一节A上部设有双环十字喷淋管4、有机氮析流板3、有机氮收集室5以及防雨帽1。
第一节逆风转子式氨、氮排出室A是根据冷却塔和氨解析法原理而设计的,专供处理污水中氨、氮用的,同时还可去除污水中各种气味。此外,本室还可作为凉水塔使用,它比普通凉水塔的冷却效率高3~4倍。
本设计逆风转子式氨、氮排出室与普通冷却塔的设计不同,因为这一节的目的专门处理氨、氮,又要除去污水中的气味,所以在设计上要求高。设计上的特点是从普通的顺风式改为自下而上的逆风式,增加风与水的碰撞强度;另一特点是从普通的下流式改为转子式,以使水雾的落差时间延长,从而增加空气与雨雾的接触密度,使空气与水更充分地混合,从而提高除氨、氮和气味的效率,三环十字喷气管10和带有取样龙头14的出水口设于室下部,进气的压力为20立方米/平方米面积,气流从下而上上升而水则为自上而下漏水,水从进水口通过双环十字喷淋管4向下喷与进气逆向而行,使氨解吸。在塔顶部有排气窗孔2,氮从有机氮析流板3及有机氮收集室5排出收集。上面设防雨帽1,是供避雨用的,还可在本室外设有拉环(图中未画),该拉环与地用绳索使塔身牢固树立,防风将塔乱倒。下面设有碟式封头15和曝气引伸管12,使水中气体曝气,并加强气流强度。
铵离子与氨在废水中的平衡式如下:
此式与水中的PH值有关,当废水PH上升至7以上时,反应式向左进行,在温度为25℃,PH值为11时,氨的百分比达98%。因此,在废水进入塔第一节A时应投入相应量的石灰或氢氧化钙,氨气就可作为气体被排除。有机氮和氨、氮随着气流而上升,氮气和污水中气味随着空气被去除,有机氮随着气流碰撞至析流板3下滑被收集。本室排出率为80~90%,余者可在离子交换室C、吸附室D、地过滤室E中被全部去除。
一般来说,氨的解吸效率取决于温度,解吸塔大小,长径比例和气-液接触效率,在出水效率不理想时,增加空气量一般也可提高操作效果。这种进塔前的二级出水投资较大,而且一年中温差也较大,操作有一定难度,为了保证塔的处理功能,一般应对废水进行转效点氯化处理作为进塔前废水的预处理。所谓转效点氯化是通过向溶液(废水)中加入足够量的氯,使废水中的含氨、氮被氧化为氮气及其它稳定化合物,以达到控制氮的一种处理方法,这种方法是突出的优点是通过正确地控制水对流量,使其均化,可使废水中全部氨气减少至零,同时加氯又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海波,未经李海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67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