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呛奶瓶无效
| 申请号: | 91206193.6 | 申请日: | 1991-04-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1153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25 |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明;巩发国;巩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晓明;巩发国;巩发明 |
| 主分类号: | A61J9/04 | 分类号: | A61J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30062 吉林省***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奶瓶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哺乳用品。
传统奶瓶有两个明显的缺点:(1)没有空气补进通道,使得婴儿吃奶时不得不经常停下来缓口气;(2)容易呛奶;尤其对月龄较小的婴儿更是这样。喂奶时奶瓶后高前低,奶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婴儿难以适应。
对于如何解决奶瓶没有空气补进通道这一问题已有一些专利发表,但结构都比较复杂。而对于怎样解决容易呛奶问题,始终未见有比较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同时解决传统奶瓶存在的无法补进空气和容易呛奶的问题。
图1:防呛奶瓶装配图
图2:隔板
图3:盖
图中:(1)瓶 (2)隔板 (3)盖 (4)奶嘴。
在瓶和奶嘴之间装有隔板。从图2上可以看出,隔板包括一通孔部分和一剖面形状呈凹形的换压室部分。两者的共同侧壁是挡板。通孔的断面形状为一大半圆,换压室断面为一小半圆。通孔部分的断面大小及形状直接影响奶液能否顺利流出。所以,通孔部分的断面形状应满足这样的要求:当做一直径不小15毫米内切圆时,该圆与通孔内轮廓线的交点不能多于两个。在隔板换压室部分的底平面上(与挡板位置相对)开有一进气槽。在与进气槽重叠位置上作出一凸台。
盖的侧壁里面有拧紧螺纹。为了保证外面的空气能够顺利地进入瓶内,在盖的侧壁上开有一通气槽,方向为沿盖的轴线方向,深度大于螺纹齿高。盖的侧壁外面与通气槽相对应位置应做出明显的标志。在使用过程中;隔板上凸台应嵌入盖上的通气槽内,使得在拧紧盖时能够保证隔板换压室与盖上通气槽处于同一方位上。因为隔板凸台与其上的进气槽位置相重叠(即同一方位),从而保证换压室经进气槽和盖上的通气槽始终与大气相通。奶瓶使用时后高前低(即瓶底处于最高位置),但应始终保持盖上通气槽部位处在相对于盖的最高位置。瓶中奶液经隔板通孔流入奶嘴内。由于奶嘴顶部扎出的吸奶孔眼一般都很细小,没有外界的吮吸作用奶液不会自动流出。所以流入奶嘴内的奶液只能积存起来,液面不断上升,当升至隔板上挡板底边时,外界空气无法再经换压室进入瓶内,瓶内奶液压力被大气压平衡,也就无法再流出。随着奶嘴内奶液不断被从顶部细小孔眼吸出,奶嘴内液面下降,液面离开挡板底边,这时外界空气又能经盖上通气槽、隔板上进气槽和换压室进入瓶内,瓶内奶液再次流入奶嘴内,直到液面升至挡板底边,向瓶内补进空气的通道再次被堵死。由于隔板的作用,奶瓶倒立时奶液所产生的压力全部或基本上被大气压所平衡,不再象传统奶瓶那样经常全部作用在奶嘴内。奶嘴内奶液只具有由于自身重量而产生的很小的压力,这对于既使月龄很小的婴儿也能适应。这样,婴儿就可以连续平稳的吮吸奶嘴内的奶液,从而克服传统奶瓶无法补进空气及容易呛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构件中,瓶和奶嘴间可以采用传统奶瓶中的瓶和奶嘴。隔板和盖可以采用无毒塑料注塑件,制做较容易。产品经简单组装既可进入市场,具有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晓明;巩发国;巩发明,未经张晓明;巩发国;巩发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619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