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对撞内焰反射式灶具无效
| 申请号: | 91205738.6 | 申请日: | 1991-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485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应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光文 |
| 主分类号: | F24C3/08 | 分类号: | F24C3/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6023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焰 反射 灶具 | ||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燃气灶具的改进,现有的燃气灶具,有扩散式、大气式和无火焰式(即红外线式)三种燃气灶具,最广泛使用的是大气式,它的缺点是燃烧不完全,对炊具有污染,而且尚有20%的热量随烟气散失掉,热效率只有55%-60%。而红外线灶具虽然燃烧更充分,但当表面温度高于1050℃时就可能导致回火,低于850℃时辐射效率下降,因而热负荷不能任意调节,所以用于采暖烘烤很广泛,用作灶具只适用于烧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对撞内焰反射式燃气灶具能够兼有上述现有燃气灶具的优点,克服了其缺点的一种新型燃气灶具,它使燃烧热效率进一步提高,烟气中的CO含量大大降低,温度进一步提高,对饮具无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由燃烧器体(4)、调风板(5)、喷嘴(6)及火孔盖(3),盛液盘(2)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在燃烧器体(4)的锥部配置有带放射线凹槽和凹弧面的辐射板(1),而且在燃烧器体(4)的上部装配带有成对交叉排列火孔的对撞式火孔盖(3)。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燃气灶具的不足,火孔排列成对交叉,使燃烧的火焰成对碰撞,经热电偶对扩散式燃烧火焰的温度测定表明,现有燃气灶具火焰温度为300°——900℃,而本实用新型灶具的经过对撞火焰温度为870℃-1160℃热效率达到70-75%。这为低热值燃气的开发利用成为可能,而且对现有燃气的利用提高了热效率,降低能耗。
下面对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图4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火孔盖的正视图及剖视图;
图5是上述图(3)火孔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图8分别是辐射板的正视图,剖视图及A-A剖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在图(1)中件(1)是辐射板,件(2)是与上盖成为一体的盛液盘,件(3)是对撞式火孔盖,件(4)燃烧器体和引射管,件(5)是调风板、件(6)是喷嘴,当使用时燃气通过引射管将一次空气吸入并在管内予先混合后进入燃烧器,再从对撞式火孔盖的火孔喷出,助燃补充的二次空气由火孔盖上部导入、点燃后高温对撞火焰由火孔向辐射板(1)的凹弧面内燃烧,燃烧后灼热的红外线加热炊具底部,对撞火孔盖(3)其中直径D和园锥角α要与燃烧器体(4)相配合而不泄漏,α角是燃气导入角。而图(5)中表示的火孔交叉角θ和间距δ可根据火孔盖大小和火孔数量不同取值在10°-120°之间和大于1-10mm之间。并且有多种排列形式。
图6、图7、图8是辐射板(1)结构,上面有放射线方向凹槽及凹弧面,以增加辐射板的散热面积,辐射板(1)采用辐射系数较高的材料烧结而成。本实用新型采用围圈火孔向内,使助燃的二次空气由火孔盖(3)的上部经过,吸收火孔盖余热成为予热的二次空气,再由曲面导至火孔周围,使燃烧有足够的二次空气补充,无论是火焰朝上还是朝下,围圈内焰燃烧要比外圈燃烧火力更集中,热量散失更少。
采用图6、7、8所示的红外线辐射板(1)反射使燃烧更加完全。综上所述,本专利申请的对撞内焰反射式结构的灶具充分利用了燃气燃烧过程中的内焰大气式燃烧再辅以辐射板使由大气式燃烧转变为无焰燃烧,发出红外线反射到炊具底部,因此热负荷可以调节,当热负荷大时整块辐射板被高温燃烧发出灼热的红外线,而当热负荷调小时,辐射板局部被高温燃烧,即发出一圈红外线辐射热,当热负荷调很小时,即成为大气式燃烧,这样自动为炊具合理采用燃烧方式,燃烧得充分合理。
总之在不超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有多种结构的设计和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光文,未经应光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7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