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辊型调整装置的十八辊轧机无效
申请号: | 91205587.1 | 申请日: | 1991-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3375Y | 公开(公告)日: | 1993-05-19 |
发明(设计)人: | 钱文军;王义进;王国平;张丽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1B31/16 | 分类号: | B21B31/16;B21B1/22 |
代理公司: | 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白家驹,王立昌 |
地址: | 北京市安定门***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调整 装置 十八 轧机 | ||
本实用新型为带有辊型调整装置的十八辊轧机,用于极薄带材的生产,属于轧机技术领域。
带材的厚度公差和平直度乃是影响带材质量的主要因素。而辊型调整装置正是解决带材厚差和平直度的有效手段之一。在轧制压力的作用下,轧辊会产生弯曲变形,从而也改变了工作辊缝的形状,如何调整辊缝直接关系到轧制带材的厚差和平直度。为了轧制出高质量的极薄带,要采用多辊轧机进行轧制,如十八辊轧机。目前使用的十八辊轧机是由辊系、压下装置、辊型调整装置和机架组成,辊系包括大支持辊1、中间辊2、工作辊3、背衬轴承辊4和侧支持辊。通常的十八辊轧机的辊型调整多采用弯曲中间辊及调整背衬轴承辊的辊型。弯曲中间辊一般是通过把中间辊的两端向外延长,将弯辊液压缸装在延长了的辊端上,使上下中间辊辊端承受弯辊力,从而减小工作辊的挠度,通过改变弯辊力的大小而改变工作辊的挠度的大小,从而达到调正辊型的目的,但采用该方法时,由于需要延长中间辊辊端以安装弯辊液压缸,因而使轧机机构庞大而复杂,同时由于弯辊力的变化,也会导致轧件纵向厚度的变化。在US3709019A和JP7703462B中给出的十八辊轧机的背衬轴承的辊型调正是在背衬轴承之间的鞍座中采用偏心轴,通过转动偏心轴对辊型进行调正。但采用此种方法在轧制过程中背衬轴承的磨损较大,从而使轴承寿命缩短;并且其制造难度较大,也不易保证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中间辊轴向移动机构和背衬轴承辊型调整机构的十八辊轧机。从而能简单方便地调整辊型,并轧制出厚差小和平直度好的极薄带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方式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一个传动机构使十八辊轧机的一侧端部为锥形的中间辊可沿轴向移动,从而改变工作辊辊型;另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十八辊轧机的多点支撑的背衬轴承辊上增加了背衬轴承辊型调整机构,它能方便地改变背衬轴承辊的辊型。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
图1是十八辊轧机的剖面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2的C向视图;
图4是图3的B-B剖视图。
如图所示,在大支持辊1和小直径无轴承的工作辊3中间为一侧端部为锥形的中间辊2,在多点支撑的背衬轴承辊4的鞍座侧面安装有背衬轴承辊型调整螺栓5,6为机架横梁,7为工作辊轴向止推机构,8为多点支撑鞍座,9为中间辊轴向移动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中间辊轴向移动机构,安装在中间辊2操作侧的轴承座上,它由手轮10、减速齿轮11、减速齿轮带动的丝杠12和与中间辊联结在一起的导块13组成。中间辊轴承座与导块13为滑动联结,以便适应压下量调整之需要。通过转动手轮10带动减速齿轮11,减速齿轮11又带动丝杠12,丝杠12又通过导块13带动中间辊的轴承座使中间辊沿轴向移动,通过上下中间辊的相向调整而达到调整辊型从而改善带材厚差和平直度的目的。
背衬轴承辊型调整机构是在安装在背衬轴承辊鞍座8侧面的左右机架横梁6上,除两端鞍座外,其余鞍座的侧面均安装有调整螺栓5,通过手动调整螺栓5的松紧度,即可有效地改变背衬轴承辊4的辊型,也即可改变工作辊辊型,从而达到控制带材厚度差和平直度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物十八辊轧机具有4组8根背衬轴承辊,每根辊上有5个背衬轴承,有6个支撑鞍座,每组背衬轴承辊上有4根调整螺栓,总共16根调整螺栓位于左右机架横梁上。随着轧机大小不同,背衬轴承数也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未经冶金工业部北京冶金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55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