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压力控制阀无效
| 申请号: | 91204818.2 | 申请日: | 1991-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270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书叶;李锦北;杜仲瑞;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F16K17/04 | 分类号: | F16K17/04;G05D16/10 | 
| 代理公司: | 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诗健 |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压力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压力控制阀,更确切地说,它是一种控制工作系统上游流体压力稳定的背压阀。
在石油化工中、小型实验装置上及液压传动机构中,目前使用的背压阀,其执行机构主要为波纹管式、薄膜式和活塞式结构。波纹管式的背压阀,由于波纹管的加工、材质及其承载能力的限制,一般仅适用于无腐蚀的介质和压力较低的系统中。在石油化工实验装置中较多的是使用膜片式背压阀,如YK-05、YK-06型的压力控制阀(《石油化工》,11(10),693,1982),此类阀虽然结构简单,密封可靠,灵敏度较高,但膜片安装时容易变形,而且在工作过程中膜片也易受温度的影响而变形;为满足灵敏度的要求,阀体结构尺寸设计得很大;此外,此类阀由于膜片强度的限制,只适用中、低压系统。活塞式的背压阀可以克服上述一些缺点,而且可选用不同的密封、阀芯材料和形式,在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下使用,如Tescom26-1700型背压阀,(见产品说明书,From No.1335 10/87 J-COMP Printed in U.S.A),但该阀结构复杂,加工难度较大,维修不方便,而且结构尺寸较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背压阀的一些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加工维修方便,灵敏度高,并能适用于高、中、低压系统的压力控制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方案来实现的:将执行机构设计成一种滑阀,滑阀可在阀体内腔滑动,由于滑阀比膜片小得多,且能耐高压,从而使阀的结构尺寸减小,并能在高压系统中使用;滑阀下部通过螺纹与阀芯螺管联接,阀芯垫镶嵌在阀芯内并通过阀芯弹簧座紧压在阀座上,阀座由出口接头紧压在阀体的底孔内,这一结构使得更换易磨损的阀座和密封圈很方便,只要拧开出口接头即可更换;与O型密封圈接触的阀体内表面经过精细研磨,因此磨擦阻力小,从而提高阀的灵敏度;滑阀与阀体的间隙、阀座与阀体底孔之间、入口接头与阀体的联接处均采用O型圈密封,提高了阀的密封性。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
附图为背压阀的结构剖视图。
由附图可知,手轮(8)通过螺钉(9)固定在螺杆(7)上,螺杆旋在弹簧罩(12)顶端的螺纹孔内,螺杆(7)的下部通过钢珠(6)始终与上承压块(10)接触,调压弹簧(11)通过上承压块(10)和下承压块(5)限定在弹簧罩(12)内腔的中间;弹簧罩(12)通过螺纹固定在阀体(2)上,下承压块(5)中心部位紧压在滑阀(13)上部的中心突起处;滑阀(13)的下部通过螺纹联接阀芯螺管(17),阀芯垫(19)镶嵌在阀芯(18)内并通过阀芯弹簧座(15)和阀芯弹簧(16)紧压在阀座(21)上;阀座(21)由出口接头(1)被紧压在阀体(2)的底孔内;入、出口接头(3,1)和阀体通过螺纹联接;滑阀(13)与阀体(2)的间隙、阀座(21)与阀体(2)间、入口接头(3)与阀体(2)的联接部位均为O型圈(14,20,4)密封。
所述的阀体(2)、滑阀(13)、阀座(21)材料是铜或包括1Cr18Ni9Ti在内的不锈钢,其他部件的材料为碳钢、铜或不锈钢。
所述的O形圈可根据工作介质和要求选用耐油橡胶、氟橡胶、硅橡胶等材料制成。所述的阀芯垫(19)材料可以是氟橡胶。
所述的滑阀(13),其突起部位为一弧面,以保证力始终作用在滑阀(13)中心轴线上,滑阀(13)与阀体(2)的间隙大小应保证滑阀(13)在阀体(2)内能自由滑动。
所述的调压弹簧(11),可根据介质压力要求选用不同的弹簧,最好选用比例弹簧;本背压阀可在0.1~25MPa使用。
所述的阀座(21)口的孔径随介质的性质、状态不同而改变,如粘度高的介质孔径可大一些。
所述的与O型圈(14)接触阀体(2)内表面,经过精细研磨,因此提高了阀的灵敏度。
所述的阀芯螺管(17)开有侧孔,目的使阀芯螺管(17)的内外介质压力保持相同,侧孔的大小据介质的粘度决定,一般孔的直径1~3mm,孔的数量在2个以上。
所述的阀芯弹簧(16)和阀芯螺管(17)的旋入滑阀(13)的深度决定阀芯(18)和阀芯垫(19)封堵阀座(21)口的压力,此压力不宜过大,过大将会降低阀芯垫(19)的使用寿命,甚至使其破坏;也不宜过小,过小达不到封闭的要求。同时旋进深度还影响阀的灵敏度。
本实用新型的背压阀工作过程:实验介质通过管线、入口接头(3)进入阀体(2)内腔,内腔的介质压力很快达到系统的压力,当此压力作用于滑阀(13)的总压力大于调压弹簧(11)对滑阀(13)的压力以及O型圈(14)和阀体(2)接触的摩擦阻力时,滑阀(13)开始向上滑动,并拉起阀芯螺管(17)、阀芯(18)及阀芯垫(19),阀座(21)口随即被打开,介质便从阀座(21)口溢出;阀座(21)口被打开后,随即旋转手轮(8),带动螺杆(7)经过钢珠(6)、上承压块(10)施加给弹簧(11)压力,弹力再通过下承压块(15)中心作用于滑阀(13)顶端上,使滑阀回到阀芯垫(19)封堵阀座(21)口的位置上,调节弹簧(11)的压力系根据系统介质所需保持的压力来决定;调压弹簧(11)的弹力调定后,调压弹簧(11)作用于滑阀(13)的力以及介质压力作用于滑阀(13)的总力随时处于平衡状态,即系统压力稍有增加,滑阀(13)就会上滑,使阀座(21)口打开,当介质一泄出,阀腔内的介质压力随即下降,介质作用于滑阀(13)的总力也就减少,于是调压弹簧(11)的压力又使滑阀(13)回到原来的位置,阀芯垫(19)重新把阀座(21)口封上,使系统介质的压力又保持在所要求的压力状态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48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