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煤气两段炉无效
申请号: | 91204562.0 | 申请日: | 1991-03-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98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02 |
发明(设计)人: | 乔世瑜;古永辉;阎洪明;张力明;周昕;赵金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20 | 分类号: | C10J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煤气 两段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煤气发生炉。
目前我国生产的水煤气发生炉主要是一段炉,阜新市使用的是从波兰引进的“十字”型四碳化室两段炉,秦皇岛市正在建设的是从法国引进的“星”型五碳化室两段炉。两段炉与一段炉相比,具有对煤种适应性广泛,热效率高,可以连续或定时不停炉加料等优点。但是目前引进的这两种两段炉主要是使用在大城市,不仅供气量大,而且投资数额和占地面积都相当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型的,结构简单。投资少,占地面积小、适合于中小城镇或远离城市的工、矿区使用的供应民用煤气和工业燃气的水煤气两段炉。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设计:在包括干馏段、气化段、加料机构和排灰机构的水煤气两段炉中,主要对干馏段进行了改进。首先,将干馏段的金属筒体分为上、下两部分,其结合处用紧固件联接;所述金属筒体内设有保温砖层,该保温砖层内是用异形耐火砖砌成的一个横截面呈“O”形,且整体呈变化锥度的锥形碳化室该碳化室周围的异形耐火砖设有6-18个通气道,该通气道下接所述气化段,上联环形通道,接鼓风气出口,所述碳化室的顶部设有探料孔,不同高度位置设有测温孔和取样孔,所述干馏段和气化段的结合部设有探火孔。
鉴于炉体上、下各部温度不同,各制气阶段通过的气体介质不同对耐火砖的强度、腐蚀性等要求亦不相同,故干馏段的异形耐火砖采用粘土质砖,气化段的异形耐火砖采用高铝质砖。
由于采用了以上结构和材料设计的水煤气两段炉只有一个横截面呈“O”形,且整体呈变化锥度的锥形碳化室,结构简单,成本较高的异形耐火砖的种类大为减少,因此达到了在不降低热值和燃烧效率的情况下,大幅度降低成本,缩小占地面积的目的。同时由于采取了在不同高度位置开设探料孔,测温孔,取样孔和探火孔等设计,使整个燃烧制气过程比原有技术中只在进、出气口两处设置测温孔、取样孔等更科学、更合理,而且增强了结疤处理措施,特别适合中小城镇或远离城市的工、矿区使用。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干馏段截面示意图。
如图1所示,在包括干馏段14、气化段17、加料机构9和排灰机构18的水煤气两段炉中,将干馏段14的金属筒体13分为上、下两部分,也可以分成三部分,主要是为了便于安装和运输,其结合处用螺栓等紧固件5联接。在金属筒体13内砌筑保温砖层6。在保温砖层6里面用异形耐火砖3砌成一个横截面呈“O”形,且整体呈变化锥度的锥形碳化室7,这是因为煤料在气化过程中,不同高度位置的气化温度不同,膨胀系数也不同,据此设计的不同锥度是为了保证煤料在燃烧过程中正常运行、不挂壁、少挂壁。一旦煤料结疤挂壁,可以通过设在碳化室7顶部的2个探料孔8和设在碳化室7不同高度位置的2个取样孔2进行处理。碳化室7周围的异形耐火砖设有12个通气道4(如图2所示,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了6个),通气道4下接气化段17,上联环形通道12,接鼓风气出口11(如图1所示)在碳化室7不同高度位置设有3个测温孔1,通过对测温孔1和取样孔2的监测,了解干馏段14煤料的干馏状况,气化段17的火层状况依靠设在干馏段14和气化段17结合部的6个探火孔15进行监测,测温孔1和探火孔15也有处理煤料结疤的作用。由于炉体上、下各部温度不同,各制气阶段通过的气体介质不同,对耐火砖的强度腐蚀性等要求亦不同,故干馏段14的异形耐火砖3采用粘土质砖,气化段17的异形耐火砖采用高铝质砖。加料机构9采用双钟罩阀加料斗定时加料,省去了引进技术中连续加料的输送系统,使成本进一步降低。在气化段17的底部设有水夹套,偏心的塔型炉栅,灰盘、灰犂、灰箱和传动轴等排灰机构18。
在上述所述实施例中设计的通气道4的数量可以是6-18个;探料孔8、测温孔1、取样孔2和探火孔15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增多或减少;加料机构9也可以采用“星”型给料器、插板给料器等加料机构;异形耐火砖的材料也可以采用其他材料。
操作的时候,煤料经双钟罩阀加料机构9从炉子顶部进入碳化室7,在碳化室7内,煤料被干馏成半焦,释放出干馏煤气。半焦进入气化段17后与水蒸汽反应生成水煤气,煤气从煤气出口10排出炉体,进入净化系统。反应后剩下的灰渣进入排灰机构18,通过液压缸驱动传动轴带动灰盘转动灰渣落入灰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研究所,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煤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45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