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燃机省油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91203389.4 | 申请日: | 1991-03-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07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09 |
| 发明(设计)人: | 林枝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枝发 |
| 主分类号: | F02M29/02 | 分类号: | F02M29/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兆先,宋敏 |
| 地址: | 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燃机省油装置,更准确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将旋转器安置于化油器与歧管之间利用旋转而将油料细化以提高汽化效果而增进燃烧效率的省油装置。
化油器的功能乃是将燃料和空气予以混合,而其混合的效率则依赖混合粒子的微小程度,若粒子太大有些燃料便无法有效地与空气混合,以致未完全燃烧便被排出引擎之外,非但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能源,甚且还造成了空气污染。
现代的化油器通常均是利用导管抽取空气,并由一喷嘴喷酒燃料使二者混合。由于空气运动的缘故,喷嘴附近乃呈真空状态,燃料将被抽吸出来成细滴状进入燃烧室。然而此种方式未臻理想,其并未达到最佳空气与燃料的混合比例,例如,空气与燃料最理想的比例是14.7:1,然而前述化油方式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比例。由于燃料混合粒子太大,以致空气相对不足并使太多的燃料进入燃烧室,结果不仅浪费燃料而且造成废气污染。鉴于燃料短缺及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如何减少燃料浪费及废气污染实属当务之急。
过去曾有不少发明创造企图解决此一问题,以使化油器中的燃料与空气彻底汽化 例如在化油器与歧管之间装置一回转叶片,但是这类装置在实际使用上受到诸多问题的限制。其一是此种装置位于化油器与歧管之间,使化油器的位置高过引擎,这将阻凝化油器的顺畅,更重要的是以目前狭小的引擎隔间而言并没有足够的空间能容许化油器的位置升高,而不影响到引擎盖,而且这又会影响到车子外形等其他问题。而另一项限制是其耐用程度,由于旋转装置在快速旋转时力量很大,其使用寿命均不长,如果回转器失去平衡,所造成的振动会使问题更加严重。由于以前的回转器叶片均是由金属薄片制成,所以经常遇到平衡及使用寿命的问题,而使得其实用性大打折扣。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于歧管上可提高燃烧效率的旋转器装置,藉以改善平衡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引擎的省油装置,包括位于化油器开口正下方歧管底部的柱体及柱体上端的旋转器,该旋转器有许多斜向沟槽,汽化的混合物推动旋转器旋转以使燃料更细化、与空气的混合更充分,从而增进汽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功效、构造通过以下结合附图所作的说明将会更加清楚,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于歧管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旋转叶片的平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作动示意图。
请参阅图1和2,其中旋转器(10)装在化油器(12)下的进汽歧管(14)中,化油器(12)是一般常规的未加以改变的化油器,在图中所示的化油器(12)仍是以常规的螺丝(18)及(20)与歧管(14)连接,垫片(22)是为防止渗漏所设置的,特别注意的是化油器(12)的位置并未因安装本装置而改变。
歧管(14)的顶端和化油器(12)的开口成一直线,大部分的化油器(12)开口都和歧管(14)成一直线而没有弯曲,歧管(14)内部则如花般地向外展开形成凹入部分(26)。
在歧管(14)上安装旋转器(10)必须在化油器(12)开口的正下方的歧管(14)底部开设一个螺孔(28)。旋转器(10)则包括一个底部(32)具有螺纹以便与螺孔(28)卸接的柱体(30),柱体(30)的下半部(34)最好采用六角形的柱身,以便套筒扳手的安装作业。
旋转叶片(36)系装接在柱体(30)的顶端,它最好采用铝质材料制成。用机器在旋转叶片(36)内制成许多沟槽(38)(如图3所示)。每个沟槽与垂线成20°-45°但以30°最佳,沟槽(38)的数目可以是6-24,最好如图所示采用12条沟槽,最重要的是保持旋转叶片(36)的平衡,此点在制作沟槽时须特别留意。
旋转叶片(36)在歧管(14)中的位置相当重要,旋转叶片(36)顶端表面最好恰能落在化油器(12)底部开口成花般向外展开的凹入部分(26)处,而旋转叶片(36)的直径最好略小于化油器的开口,并小到可以刚好通过开口以便于安装即可,其直径则因各歧管(14)差异而有所不同。若化油器(12)与一个以上的歧管(14)相接就必须安装相同数量的省油装置。图4箭头所指显示通过沟槽(38)的可燃物的流动方向及旋转叶片(36)的旋转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枝发,未经林枝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33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旅游床
- 下一篇:微型可调毛细管流量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