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次往返使用密封信封无效
| 申请号: | 91202302.3 | 申请日: | 1991-02-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99094U | 公开(公告)日: | 1992-03-18 |
| 发明(设计)人: | 韩渭祺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渭祺 |
| 主分类号: | B65D27/06 | 分类号: | B65D27/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34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次 往返 使用 密封 信封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信封,特别是能多次往返使用的密封信封,适用于几乎一切通信联系。
现有的纸信封简单实惠,有它固有的优越性,因而能一直沿用到今,可见其生命力。但是不可否认,它的使用率太低(一次),手续多(故使邮电工作者劳动强度大),密封性不强(易被拆开),品种规格太杂,不利于信封标准化,影响信件自动化识别,况且还易于“开天窗”,污染邮票的品质,不利于集邮,保密性差,不防水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方便的、价廉的多次往返使用密封信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多次往返使用密封信封,它由外信壳与内信封所组成。外信壳有窗口(4)、密封线(7)、弯折线(11)、邮戳位置(12)。内信封为上面开口,两面分别有尺寸、位置相同,以便写通信双方的邮编、地址、姓名的方框和线条。外信壳窗口(4)用透明无色塑料材料制成,能清晰看见装在外信壳里的内信封上的字。密封线(7)有若干条,其条数等于外信壳的使用次数,线条间隔3mm。弯折线(11)弯折后能使内信封基本固定,使外信壳长度标准。邮戳位置(12)位置固定,能清晰被印出邮戳钢印。只要在邮局购买应付邮资的邮票,在邮票和外信壳邮戳位置(12)上盖好邮戳,将写好的内信封(包括信件)装入外信壳,压好第一条密封线,在弯折线(11)外弯折好交邮局传递。以后信件往返就不再需要写信封,不再买邮票,不再盖邮戳,只需用掉一条密封线,直至将密封线用完。
本实用新型便于提供长期通信联系,便于督促复信,便于投稿、退稿,便于加强双方信息联系,便于企业与顾客建立通信联系等。由于只需初次使用时购邮票、盖戳,并减少了贴邮票的麻烦,以往返使用50次外信壳为例,可减少邮电工作者劳动强度数十倍,寄信人也少了不少麻烦。由于邮票盖戳后不用粘贴,既防止了信封被“开天窗”,又可以使邮票品质颇佳,不易丢失,对集邮大有益处。外信壳采用密封线,不但使他人想打开偷看则不能复原,还能防水,如万一被雨水淋湿也无伤大雅。外信壳因能多次使用,以50次为例,其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上50个信封总价格,故价廉物美。由于采用弯折线(11)和色彩分类,使该信封尺寸标准,有利于信封标准化和自动化识别。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信壳正面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信壳背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信封示意图。
参看图1、图2、它是用适当厚薄的塑料与塑料锡薄材料制成的。其中(1)为外信壳上、下、右边三条边线。距外信壳边缘4mm,用银白色塑料锡薄材料制成。(2)为(1)中间的细红线,外信封在出厂时已将这三条细红线压好。故其中任何一条被破坏都不难发现。(3)、(14)用有色塑料材料制成,普通信封为绿色,航空信封为蓝色,挂号信封为黄色,加快信封为紫色,以便自动识别分类。(4)为外信壳窗口,用透明无色塑料材料制成。(5)、(6)、(13)分别为盖邮戳地域,密封线及区分地域,密封线背面地域,均用颜色用(3)、(14)的塑料锡薄材料制成。(7)为印在(6)上的间隔3mm的细红线,即密封线(在往返使用20次的外信壳上共有20条)。(8)为印在(7)中间的红虚线,即被压中线。(9)为印在(7)上方的阿拉伯数字。(10)为密封线终止区域,用银白色塑料锡薄材料制成。(11)为弯折线,外信壳出厂时,已将此粗黑线朝后弯成近360度以便使用。(12)为印在(5)下方的印有细红圆线的邮戳位置,盖有邮戳钢印后一目了然。(14)为外信壳背面,因能长期往返多次使用,宣传效果极佳,是天然的广告源地。
参看图3,该内信封是用适当厚薄的纸制成的。其特征是上面开口。它正反两面分别有尺寸、位置相同的方框和线条,以便写通信双方的邮编、地址、姓名。除初次使用时写好通信双方的邮编、地址、姓名外,以后使用只需将内信封正反换个面,不用再写,其使用次数不受外信壳的限制,可长期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渭祺,未经韩渭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2023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