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固体硫酸聚铁的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1109828.3 | 申请日: | 1991-10-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88C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吴绍情;唐永星;黄中前;黄洛沙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宁县技术服务部;云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1G49/14 | 分类号: | C01G49/14;C02F1/52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左 |
| 地址: | 6503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体 硫酸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处理废水及污水的净水剂,尤其是一种固体硫酸聚铁的生产方法。
固体硫酸聚铁是一种高效新型水处理剂,它含量高,性能稳定,无毒,与聚铝或聚丙烯酰胺联合使用具有强烈的降低COD、BOD、脱臭、脱色的作用,能取得单独使用无可比拟的效果、且运输、贮存和使用都较液体聚铁方便。公开报导的生产工艺,见美国《化学文摘》VOL.93,1980和VOL.100,1984上文摘号93:74953e和100∶88152t的报导,从中可看出,第一篇是用硫酸亚铁在碳酸钠的存在下调到一定碱化度后,用空气氧化,温度经历650℃、634℃、270℃三个阶段的起伏,得产品,后一篇中氧化温度经历60℃、85~90℃、180~200℃三个阶段的控制,用H2SO4调聚得到产品。前者高温氧化分解较速,后者低温氧化速度较慢,均存在中间体性能难以控制的问题。因而产品性能不稳定。国内生产方法如中国专利CN89105198.8,名为“用于净化水的聚合铁生产工艺”,是将液体聚铁浓缩固化得到固体聚合铁,因而投资费用高,产品性能不稳定。另一篇中国专利CN89109236.6,名为“水处理用碱式硫酸铁混凝剂”,虽是用空气作氧化剂,得到固体产品,但仅相当于得到中间体,产品性能不稳定,处理效果低。
针对上述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改进的生产方法,它操作简便,投资省,中间控制容易。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以硫酸亚铁为原料,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氧化剂,在50~80℃加热以脱去分子内结晶水,此过程中FeSO4·7H2O转变成FeSO4·3H2O,同时伴随少量氧化,直至变为白色粉末状的硫酸亚铁,若有块状需磨成粉状。粉末状硫酸亚铁在500~600℃及通风条件下加热,加温时间2-5小时,至氧化为红棕色的中间体,检测用1NNaOH溶液滴定,无兰墨色沉淀表明达到氧化反应终点,此时二价铁绝大部分转化为三价铁,其氧化度为90~95%。有效地避免了粘锅结块的现象。中间体自然冷却到室温后,用H2SO4调聚,再进一步微调聚,调聚是在微调控制剂的存在下用硫酸调聚,所用的微调剂为NaCl和H2O2,其配比为NaCl∶30%H2O2=5∶6~8重量比,微调剂使用比例为中间体∶微调剂=1000∶1~3重量比。得到的固体硫酸聚铁固化后转移至陈化池,用塑料薄膜密封,陈化时间5~7天,粉碎后得成品。产品符合下通式:
Fe2(OH)n(SO4)3- (N)/2 ·mH2O
其中n为0.7~1,m为3~4,盐基度10~15%。纯度95%。
产品试用证明:盐卤中悬浮物用固体硫酸聚铁处理优于聚内烯酰胺,提高了澄清速度。黄磷废水的元素磷用聚铁处理可由原0.935ppm下降至0.313ppm,达到排放标准;对糊泊内的藻类物质有明显的混凝效果,迅速使藻类物质絮凝上升,水质澄清。
本产品与聚铝联用,表现出强烈的互补性。
图1是依据发明给出的生产步骤图。
由于实行严格的两步法控制,即低温干燥胶水和高温氧化,因而工艺流畅,中间控制容易。对得到的中间体进行调聚过程中加微调控制剂也属本发明的首创,最后对获得的较硬产品,进行陈化处理,使之适于使用,也是本发明要求保护的。
实施例:100Kg含7水硫酸亚铁在烘房内干燥成3水硫酸亚铁,温度控制在70℃下,成白色的粉末状。将粉末物转入到氧化,鼓入空气,温度逐渐升温至500℃反应温度不宜超过600℃,反应时间3小时,得棕色固体粉末,得量61Kg中间体。
将61Kg中间体用20%的硫酸30Kg在微调剂0.12Kg的存在下调聚,转入陈化池5天,粉碎得成品90Kg固体硫酸聚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宁县技术服务部;云南师范大学,未经安宁县技术服务部;云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82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翼机转子毂体
- 下一篇:具有一体化的有限移动导轨的电池仓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