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矿计算机汽车调度信息管理系统无效
| 申请号: | 91109086.X | 申请日: | 1991-09-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271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4-21 |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峰;郝树华;王志军;马著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钢铁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15/20 | 分类号: | G06F15/20 |
| 代理公司: | 首都钢铁公司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友佳 |
| 地址: | 10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采矿 计算机 汽车 调度 信息管理 系统 | ||
本发明是将计算机和现代电子技术,应用于露天法开采、汽车或电机车运输的矿山采矿生产中,完成矿车对电铲的优化调度,及生产过程中数据管理的计算机汽车调度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调度系统)。
国内露天法开采,汽车运输的矿山生产中,矿车对电铲的分配通常采用的是定铲定车或自由配车方式。生产过程中,不能根据各铲的实际需要及时调动车辆,某铲等车,某铲堆车现象严重。矿车、电铲累计非作业时间长,限制了装运设备效率的发挥。对电铲、矿车装运情况没有跟踪检测、控制,矿车的亏载运行、装运车数虚报屡有发生。由于各种数据信息,是待一班结束后人为统计上报,数据收集严重滞后,且失真度大。生产过程中无法及时发现问题,作及时调整。生产组织管理带有很大的盲目性。
国外几个现代化矿山,针对上述问题实施了汽车调度系统(其它矿山同国内大体相近)使之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一般可提高生产效率10-20%。他们所采用的方案是:在电铲上装备以微机为主体的数据采集通信系统,各台矿车装备微机数据处理、屏幕显示、装载检测、无线电台通信、定位等电子设备。电铲及矿车的动态信息通过各移动电台与采场内几个中继站进行通信,由中继站将信息发往中央计算机。计算机对电铲、矿车所下达的指令通过上述数据通道逆向传递,并由电铲、矿车上的屏幕显示给司机。从而完成汽车自动调度之目的。
这样的系统虽设备先进,但在矿车上安装多种电子设备不仅使系统投资巨大,且维护量也很可观。
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即能有效的解决采矿生产中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又不在矿车上装任何电子设备,降低系统投资和现场维护量,适应我国露天矿山实际情况的汽车调度系统。
本发明采取了在采场调度室设一台工业控制机,无线收信机。在采场各装载点与卸载点间必经路段设置红外线检测站,用以获得矿车动态信息,并通过电缆送至计算机。在各电铲上安装数据采集装置,用以获得电铲的各类数据,并通过发信机与调度室的收信机间无线通讯,送至计算机。各固定或移动的加油站安装加油数据采集、控制装置,并通过有线或无线送给计算机。在一些路口,设置大型数字显示屏,显示计算机发出的各种指令,以指挥矿车去向。计算机实时对采集到的各类数据综合分析,获得通过红外检测站的车辆类型、运行方向、通过时刻、装载情况,加油站的每次加油车号、油量、加油时间;采场内正常运行的矿车数量、正常工作电铲台数;各电铲的工作状态、作业内容、装车时间、装车货别、装车车号、装车车数、排除车数、配车时间、故障类型等,分类处理存储。计算各检测站下次通过的矿车要到达的作业位置,并通过显示屏显示,从而完成数据采集分析管理及汽车的自动调度。系统配置分布如图1。
图1中的符号说明如下:
1-电铲,即装载点(铲上装有数据采集发射装置)
2-移动加油车(车上装有加油控制装置)。
3-收信机。
4-配有数字显示屏的红外检测站。
5-工业控制机。
6-I/O转换柜。
7-停车场。
8-固定加油站。
9-红外检测站。
10-卸载点。
11-采场道路。
12-通讯电缆。
13-接收天线。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介绍调度系统中各部分结构及原理。
红外检测站
红外检测站设在采场的装载点与卸载点间必经路段分上、下行各装有多个红外线发射与接收装置,如图2所示。
图2中A1、A2、A3、B1、B2、B3为红外线发射装置。
a1、a2、a3、b1、b2、b3、为红外线接收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钢铁公司,未经首都钢铁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908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次性录相带、录音、录影带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用于自行车的脚踏组合轴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