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钻井堵漏剂无效
| 申请号: | 91106634.9 | 申请日: | 1991-02-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96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9-02 | 
| 发明(设计)人: | 肖启安;彭振斌;文焕明;刘萍;李和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萍乡市麻山化工厂;中南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7/00 | 分类号: | C09K7/00 | 
| 代理公司: | 江西省萍乡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印 | 
| 地址: | 337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钻井 堵漏 | ||
本发明属于一种新型的钻井堵漏剂。
钻孔漏失是钻井工程中最常见的一种复杂现象,在勘探金属、煤、石油天然气矿床时,钻孔漏失尤为严重。由于钻孔漏失,不仅影响钻进效率,而且耗费大量钻孔冲洗液,增加钻探成本。另外,钻孔因漏失还有可能引起埋钻、卡钻、烧钻、孔壁坍塌等一系列事故,甚至造成整口钻井报废。
针对上述问题,国内外从事钻探工作的科技人员对钻孔堵漏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开发出不少颇有成效的堵漏剂。如桥塞堵漏剂、水泥浆堵漏剂和以聚合物或聚合物-无机胶凝物质成分为基础的堵漏剂,以及日本专利E21B33/13 C09K17/00 7143-2D 7003-4H,E21B33/13 CO4B7/32 7143-2D B317-4G和中国专利CO9K7/00CN1032667A介绍的钻井堵漏材料。
然而这些堵漏剂的一个共同的弱点是都需要一定的候凝时间,因而在堵漏时必须停钻,不能做到随钻堵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主要利用植物刨花楠粉,同时配以腐植酸钾、羧甲基纤维素、聚丙烯酰胺和海带粉等高分子聚合物,组成一种新的钻井堵漏剂。这种钻井堵漏剂遇水后能迅速发生交联熟化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粘附性、可塑性和韧性、耐水性和一定的湿强度,因而不需要候凝时间,可以实现对漏失通道快速可靠的堵塞。
构成本发明的钻井堵漏剂的组份重量百分比为:
刨花楠粉 30-80 腐植酸钾 10-50
羧甲基纤维素 1-6 聚丙烯酰胺 1-6
海带粉 1-2
上述组份中,刨花楠粉由刨花楠制得,腐植酸钾由风化煤或褐煤制得,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酰胺为普通基本化工原料,可在化工商店或有关工厂购得,海带粉为普通食用海带经干燥后粉碎获得。下面叙述刨花楠粉和腐植酸钾的生产工艺。
刨花楠为一种植物,属双子叶纲樟科润楠属,广泛分布于福建、江西、湖南等省区。刨花楠粉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木质素、聚戊糖。刨花楠粉加入无CO2的蒸馏水配成的溶液。PH值为6.5左右,说明其大分子属非离子型的高分子聚合物,因而性能稳定。其生产工艺为:
刨花楠木材→精选→脱水→粉碎→过20目标准筛→刨花楠粉。
腐植酸钾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由风化煤或褐煤经化学反应制得,其生产工艺为:
原料(含腐植酸50%以上的风化煤或褐煤)→筛选(除杂)→粉碎→碱抽提→浓缩→干燥→粉碎→过20目标准筛→腐植酸钾。
按照上面给出的配比,将上述五种原料进行复配,混合均匀后即为成品。其性能指标为:
塑性粘度(mPa·s) ≥12
动切力(Pa) ≥3
粘附力(mPa) ≥0.16
本发明提供的钻井堵漏剂的使用方法为:
1、按定量将堵漏剂直接掺入钻井液中,稍加搅拌使之充分溶化分散,然后开泵送入钻孔中进行循环堵漏或静置堵漏。
2、按定量将堵漏剂与劣质粘土一起配成堵漏浆液,开泵送入孔内进行静置堵漏,循环堵漏,加压堵漏。
3、按定量将堵漏剂用清水单独分散,开泵送入孔内进行循环堵漏,静置堵漏,加压堵漏。
上述方法中的堵漏剂定量原则为:
1、钻孔漏失量小于或等于2.4M3/小时的渗漏为1-3%。
2、钻孔漏失量为2.4-15M3/小时的局部漏失为3-4%,必要时加少量隋性材料。
3、有进无出的大裂隙或溶洞的严重漏失为4-5%,最好同时加入隋性材料,或用大于10%的用量,另加水泥或隋性材料做成泥球,投放漏失层,进行挤压堵漏。
本发明所提供的钻井堵漏剂的主要优点为:
1、能随钻堵漏,随堵随钻,不需候凝时间,一般投料后30分钟见效,节省钻探时间,降低钻探成本。
2、能一次性堵漏成功,见效快,保持时间长。
3、适用于多种复杂的漏失岩层、大、小裂隙和溶洞的严重漏失,可与其他桥堵剂及隋性材料联合使用。
4、可直接掺入浆液循环堵漏,不但不破坏泥浆性能。而且能改善和代替泥浆冲洗液。
5、既能堵漏防塌护壁,还能增强泥饼表面光滑致密程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萍乡市麻山化工厂;中南工业大学,未经江西省萍乡市麻山化工厂;中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66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乙烯和聚氯乙烯复合物的分离方法
- 下一篇:自压式液体燃料炉(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