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薄片显微定量分析技术无效
| 申请号: | 91105510.X | 申请日: | 1991-08-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338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2-24 |
| 发明(设计)人: | 曹志雄;陈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湛江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庞爱英 |
| 地址: | 524057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薄片 显微 定量分析 技术 | ||
本发明属一种荧光薄片显微定量分析技术。
我国五十年代末期开始从国外引进荧光显微镜,一直采用定性(即目估)的方法,研究石油储集层中的显微荧光特征。使用定性法,荧光的强度和颜色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存在误差,精度和对比性较差,同时也很难与其他实验资料匹配使用,限制了荧光技术的复盖面,不利于该技术的普及和提高。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不增加任何设备的前提下,实现分析方法由定向性向定量的突破,实现荧光分析成果数学化、图表化,提高成果的精度和可对比性,减少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便于与地化、地质、开发实验资料的配套使用,以及电子计算机向本学科的渗透,从而提高荧光技术的使用复盖面和说服力。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充分利用荧光显微镜中的自动测光照相装置,在荧光显微镜下使用点测光的方式测量荧光的照相曝光值(L1和L3),经过公式(1)L=10-1g[(L1+L3)/2]/1g2换算得到荧光强度系数L值,另外,在此基础上再测量该荧光透过K580滤光片后的照相曝光值(L2),计算荧光透过K580滤光片前后的强度差公式(2)C=2{1gL2-1g[(L1+L3)/2]/1g2-2.35,即可得到荧光颜色系数C值。不同的荧光强度和颜色分别与一定的L和C值所对应,通过对各类油层进行标定,得到一系列与含油量和油质(组份)相对应的L、C值。在实际工作中,只要对荧光薄片测定其L和C值,就可以比较准确地判断石油的运移、聚集特征。
本发明与原来的荧光定性分析方法相比较,由于实现了成果定量化,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严格的标定,所以荧光分析成果更加可靠,精度大大提高。成果实现数字化、图表化后使得荧光成果不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以跨越时空准确地进行纵横向对比,同时定量分析可以引进微机对数据进行处理,进行数学地质分析,使荧光显微分析技术向着更加标准、更加正规化方向迈进。
本发明通过对五口井碎屑岩荧光特征研究的分析,结果表明:新的荧光标准系统是可信的,荧光技术用于研究南海碎屑岩地区的油气运移、聚集特征也是可行的,正确判断岩石的含油性是确定油气、油水界面的关键,在荧光分析过程中通常利用石油的轻组份在有效孔隙(特别是连通性好的粒间孔)中的发光强度来判断储层的含油情况,而精间孔、或粘土微孔、或粒间,粒内微缝中残留的重组份则可以指示油层的水洗、气驱程度。如在涠1井1903.00-1930.00米井段,粒间孔中轻组份发光强度为暗-暗(L=2.78-2.33),粘土微孔和粒间孔中重组份显暗的(L=3.00)黄橙-橙色荧光(C=1.87-1.83)解释为气层;1935.00-1942.00米,粒间孔中轻组份发光强度中暗(L=3.96-3.50),粘土微孔和粒间孔中重组份显暗(L=3.50-3.14)的黄-橙色荧光(C=1.96-1.63),解释为油气过滤层;1944.61-2041.00米粒间孔中轻组份发光强度中亮-中(C=5.30-4.32),重组份亦显示中亮-亮(L=5.13-4.27)的黄-红褐色荧光(C=1.99-1.01)解释为油层(如图1,涠1井荧光曲线与电测解释对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未经南海西部石油公司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551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