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视接收机中的单声道调频收音机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91105459.6 申请日: 1991-08-05
公开(公告)号: CN1051190C 公开(公告)日: 2000-04-05
发明(设计)人: 勒鲁瓦·威格诺特 申请(专利权)人: 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H04N5/50 分类号: H04N5/50;H04N5/60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吴增勇,曹济洪
地址: 美国印***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电视接收机 中的 单声道 调频 收音机
【说明书】:

本申请涉及含调频收音机之电视接收机。

理想之电视接收机为其既能接收电视信号又能接收调频广播无线电信号。在美国,广播调频段所占频率范围约自88兆赫至108兆赫。此频段系居于广播电视频道6与有线电视频道98两者所分配频率之间。自先有技术中已知有载波差拍伴音式电视接收机能接收调频广播信号。然而这类已知装置均由其制造者于其内另加一个带有自身调谐器之调频收音机。这是因为电视频道选择器皆含调谐电路(调频陷波电路),用以俘获调频信号,否则即会干扰电视信号之接收。

电视接收机中所采用之典型的调频陷波电路为一调谐电路,其波幅对频率之特性曲线呈单一之深凹口状,大致居于调频频段之中心,宽度足以将整个调频段之调频信号予以衰减。故当调谐电视信号时,无怪乎,若移去调频陷波电路就会降低接收机之性能。此种情形亦无法令人满意,因为接收机主要为一电视接收机而仅附带一调频收音机。若提供一电子转换式调频陷波电路,亦属不妥,因这样就会增加该接收机设计费用及复杂性,并且因可能引入杂散电容与杂散电感而造成其本身性能变坏。

本发明所涉及的现有技术的电视接收机示于日本专利摘要的第7卷,280(E-216)号(1425)(1983年12月14日)和JP-A-58159031(松下)(1988年9月21日)上。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先有技术的种种弊端而在电视接收机中采用单一调谐器,用以将至少一个电视频段中的电视信号以及邻近该电视频段之调频频段中的调频广播无线电信号加以调谐。

其中电视频道选择器担任双变频调频接收机之第一变频级,一个第二变频级将调频无线电信号转变为电视伴音中频频率,且该调频信号施加至电视伴音中频电路供放大与检波用。

图1以方块图形式显示本发明之电视接收机。

图2A显示先有技术中的并联谐振调频陷波器。

图2B为图2A中所示类型的并联谐振电路之波幅对频率的特性曲线图。

图3A显示依据本发明之调频陷波器。

图3B为当频道选择器调至第6频道时,图3A调频陷波器及天线输入电路之波幅对频率之特性曲线图。

图4例示依据本发明所产生的屏幕显示。

图5为图1调谐器一部分之实例,显示图3A调频陷波器之连接。

图6为表示图1自激振荡混频器之详图。

参考图1,电视射频(RF)及调频广播射频信号施加至标号为100之调频陷波电路的射频输入端。调频陷波器100下面有关图3的说明中再予详述。射频信号于调频陷波器100之输出处再加至调谐器102。调谐器102包括一射频放大器102a将射频信号放大后施加至混频器102b的一输入端。调谐器102还包括一本机振荡器102c,用以产生本机振荡信号施加至混频器102b的第二输入端,与经放大之射频信号成拍而产生电视中频输出信号。调谐器102在调谐控制单元104之控制下,选择一特定射频信号,而该控制单元104亦可包含于调谐器102内。调谐控制单元104将调谐控制信号经由导线103加至调谐器102,并将频段转换信号经控制母线103’加至调谐器,此调谐控制信号及频段转换信号控制本机振荡器102c的振荡频率,从而决定该转换(外差)为中频之射频信号。调谐控制单元104由一控制器110所控制。控制器110可为一微处理器或微计算机,其包含一中央处理单元112,只读存储器(ROM)114及随机存取存储器116。控制器110接受来自就地键盘122及红外线(IR)接收器120的用户输入之控制信号。红外线接收器120接收由遥控单元125所发送之遥控信号并将之解码。

调谐器102所产生之中频(IF)信号施加至表面声波(SAW)滤波器前置放大器105,经其将中频信号放大后再经表面声波滤波器106而加至视频信号处理单元130。视频信号处理单元130包含一电视中频(VIF)放大级,一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一自动微调电路(AFT),一视频检波器及一声音中频(SIF)放大级。处理单元130产生一基带复合视频信号(TV)及一声音中频载波信号。声频载波信号施加至声频信号处理单元135,由其产生一声频信号再加至声频放大单元137。此单元137产生一经放大之基带声频信号,并将之施加至一扬声器138以使声音重放。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汤姆森消费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54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