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层百褶窗帘无效
申请号: | 91105364.6 | 申请日: | 199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13A | 公开(公告)日: | 1992-08-26 |
发明(设计)人: | 洪樱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洪樱美 |
主分类号: | A47H23/05 | 分类号: | A47H23/05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恩泰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窗帘 | ||
本发明涉及窗帘,特别是指一种双层百折窗帘。
现有的百折窗帘(10)如图1所示,此种窗帘由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成本低廉,虽沿用已久,但一直有下列四项缺点有待进一步改良:
其一、由于窗帘使用上要求收折后不可太厚,因此其窗帘布均以甚薄的布料制成,故在遮光的效果上不甚理想。
其二、由于窗帘布薄,故在隔热、隔音效果上也不佳。
其三、由于窗帘布薄,因此当在夜晚光线由室内照射在窗帘布上时,室内人的行动身影会投映在窗帘布上,由室外观之有若皮影戏一般,其遮蔽性欠佳。
其四、其窗帘布均设有穿索孔,不仅光线会由这些穿索孔透入,且易形成偷窥的孔隙。
为解决上述缺陷,就有Y型不透光百折窗帘布结构问世,其结构如图2所示,它是在现有百折窗帘布的同一侧边外凸折缘各往外延伸预定宽度的肩部,并在这些肩部的相同位置穿孔,供绳索穿设,如此即可确保窗帘布密闭不透光,惟此种结构至今尚无经济有效的生产方式,故始终停留在试做试用阶段,未能正式生产上市。
另一种解决方式为蜂窝状窗帘结构,如图3所示为一种典型结构,此类首推荷兰厂商亨特道格拉斯国际公司所有的各专利前案为典型代表,这种结构确能解决上述各项缺陷,惟因其为创新的结构,故在生产机械设备上与现有的完全不同,故如要生产此型窗帘,必须重新投入大量资金购置新设备,学习新的生产技术,而旧的生产机具设备就将闲置,此外,上述窗帘收折后的厚度较大也为其缺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百折窗帘,它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无需更新机械设备,即可生产具有较佳遮光、隔热、隔音和遮蔽性的百折窗帘。
达成上述目的而采取的技术措施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双层百折窗帘,包含有:一个上横框;一个下横框;设于该上、下两个横框间的百折窗帘布;一个设于上横框侧方的拉绳循环扣;以及一个用以控制下横框升降的拉绳;其特征在于:该窗帘具有两个百折窗帘布,呈平行并列在该上、下两个横框间,且相隔预定间距,以便能在该两个窗帘布间形成一个中空间隙,且该两窗帘布上的穿索孔是设于不同位置,以便能互相屏蔽。
现举一较佳实施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于后,以便能对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功效有进一步的了解。
附图有:
图1为现有百折窗帘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Y型不透光百折窗帘布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外观立体图。
图4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侧向示意图。
图5为按图4的端视图。
图6为按图4的顶视图。
请参阅图4-6所示,本发明双层百折窗帘(20)包含有:
一个上横框30,具有一个长条形平板31,于该平板31的两长侧边各上、下垂直延伸形成一个面板32,该两面板32的上、下两端各往内相向延伸出一肩板33,以便能在该上横框30的底、顶两面各形成一个容置槽34、35,其中上容置槽35的一侧边设有一个贯穿该面板32的穿孔36,该平板31的本体预定位置设有四个穿孔37,且相邻两穿孔37间具有一个位差而不位于同一对应位置。
一个下横框40,具有一个长条形底板41,于该底板41的两长侧边各向上延伸有一个面板42,该两个面板42的上端各往内相向延伸出一个肩板43,以便能在该下横框40的顶面形成一个容置槽44。
两个百折窗帘布50,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两个定位板55、56上且相隔预定间距平行并列,以便能在该两窗帘布50间形成一个中空间隙52,该两个百折窗帘布50是以该两个定位板55、56分别嵌设在该上、下两个横框30、40的容置槽34、44中,而使其两端分别固定设置于该上、下两横框30、40上,且该两个百折窗帘布50上同侧的穿索孔51是位于不同位置,也即该前、后两个窗帘布50的穿索孔51具有位差。
四条拉绳60,其一端各固定设置于该下定位板56,另一端则分别穿过这些百折窗帘布50的一组穿索孔51并穿过该上定位板55及该上横框30的对应穿孔37,而由该穿孔36一同穿出,以便能供拉引该下横框40升降。
一个拉绳循环扣70,设于该穿孔36,用以卡掣这些拉绳60,以便使该下横框40得以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洪樱美,未经洪樱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53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