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毒、可溶性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1104456.6 | 申请日: | 1991-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5A | 公开(公告)日: | 1993-01-27 |
| 发明(设计)人: | 胡大德;刘汉;胡家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海淀膜科学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J5/22 | 分类号: | C08J5/22;// |
| 代理公司: | 国防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寿椿 |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毒 可溶性 薄膜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无毒、可溶性薄膜,其特征在于采用草纤维,如稻草、麦秸或其它禾本科野生植物为原料,经过粘胶制备和成膜工序制造出能被土壤中微生物降解吸收的薄膜。
2、一种无毒、可溶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包括粘胶制备和成膜工序两部分:粘胶的制备由散湿浆经挤压脱水、碱溶液初浸、碱溶液二浸、压榨粉碎、老成黄化、溶解、过滤、脱泡、熟成等工序组成,成膜由喷唇、凝固浴、再生浴、水洗、脱硫、水洗、漂白、水洗、塑化、烘干等工序组成,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一.上述粘胶制备过程中碱溶液初浸时在碱溶液中加入少量聚氧乙烷,浸碱同时进行搅拌1-1.5小时;
二.上述粘胶制备过程中碱液二浸所用碱溶液浓度比碱液初浸浓度低,浸碱时间短;
三.上述粘胶制备过程中老成黄化后进行溶解时,先用浓度为10%左右的碱溶液进行初溶解,同时进行搅拌,约2小时后用水稀释,然后进行后溶解,后溶解时加入增塑剂和增强剂,搅拌3-4小时,形成淡黄色粘稠体,然后进入过滤、脱泡和熟成等工序;
四.上述成膜过程中进入脱硫工序时加入0.15-1.5克/升氢氧化钠和0.2-0.4%C3-C4酯类等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毒、可溶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粘胶制备工艺流程中的黄化及溶液改成铜氨及其溶液,即八份体积的A液(2.5-3克氢氧化铜,加9-12克25%氨水配制)和一份体积的B液(2.5-3克氢氧化铜,加7-10克乙二胺配制)混合即得到纤维素溶解液。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毒、可溶性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粘胶制备过程中老成黄化后进行溶解时,加入增塑剂为C3-C6酯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海淀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北京海淀膜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4456.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吸水树脂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大型锯片基体的加工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