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斗工作面中厚煤层开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91104031.5 | 申请日: | 1991-06-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826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3-08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利;吕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利;吕康成 |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徐平 |
| 地址: | 71005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漏斗 工作面 煤层 开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采煤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洞室组漏斗工作面中厚煤层开采方法。它适合于厚度在2.5米~6米之间煤层的开采。
现有的洞室采煤方法主要是先在待采煤层内开一条或两条巷道,将巷道前端头向两侧扩宽,然后放顶,采用人工装煤,把煤运走,边采煤,工作面边回退。由于该方法不易有效地对工作面进行支护,人工装车很不安全,且工作效率低;此外,现有方法要留较大的保安煤柱,因而回采率也较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投资小,工作面安全,生产效率和回采率都较高的一种漏斗工作面中厚煤层开采方法。
本发明的设计方案如下:
一种漏斗工作面中厚煤层开采方法,该方法是沿待采煤层底板平行地开三条巷道12、14、17,相互连通形成回采工作面,用耙式装载机械耙煤,其特征在于:
1)将巷道12、14、17的前端拓宽,回采工作面呈漏斗状;
2)刮板运输机15设置于巷道14中,三辊筒耙矿绞车11设置于刮板运输机15的前部,耙斗5往返运行,把煤耙到刮板运输机15上,由刮板运输机15将煤运走;
3)回采时交替采巷道14两侧煤体13和16,回采工作面保持漏斗状不变。
本发明在回采时,可从巷道12、14、17向待采煤体打主炮孔9和辅助炮孔10。
本发明耙斗5的尾轮2可挂于锚杆1上,锚杆1设置于边巷12或17外扩部分的煤壁上。
本发明中间巷道14的拓宽部分顶煤可用锚杆支护,两边巷道12、17的拓宽部分顶煤用立柱支护。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附图为实施本发明方法的示意图。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附图,平行地沿待采煤层底板开三条巷道12、14、17,在前端部将它们连通并形成漏斗状工作面。在中间巷道14铺设刮板运输机15。三辊筒耙矿绞车11设置于刮板运输机15的前部。中间巷道14两侧的煤体13和16交替回采。当耙斗5耙煤堆4时,耙斗5的尾绳3经挂在锚杆1上的尾轮2与三辊筒绞车11相连;耙斗5的牵引绳有两条,绳7经导向轮8与绞车11相连,绳6直接与绞车11相连。耙斗5在绳3和绳7的协调配合下,由刮板运输机15的前端移到煤堆4上,然后在绳7和绳6的配合作用下将煤耙到刮板运输机15上,由刮板运输机15把煤运离回采工作面。耙斗5往返运行,便可耙完煤堆4。接下来,在煤体上打主炮孔9,同时打辅助炮孔10。主炮孔9的作用在于落煤,而辅助炮孔10的作用在于保持漏斗状工作面。爆破后的耙煤方法与上述耙煤方法相通。为了安全,中间巷道14的拓宽部分顶煤应临时用锚杆支护;两侧巷道12、17的外扩部分顶煤始终不放,并用立柱支护。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以耙斗机械工作代替人工作,避免了人在较危险的环境下工作,回采安全,生产效率高。
2、保安煤柱总体积小,回采率高。
3、方法易于实施,且投资较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利;吕康成,未经王晓利;吕康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40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氢处理过程塔顶气中C3C4烃的回收方法
- 下一篇:太极图形磁场场效应治疗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