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向挤入式卤素白炽灯无效
| 申请号: | 91101595.7 | 申请日: | 1991-03-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463C | 公开(公告)日: | 1995-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卡尔·斯塔德勒;罗兰·斯塔克;迈克尔·布林克霍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K1/18 | 分类号: | H01K1/18;H01K3/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天正,吴秉芬 |
| 地址: | 联邦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向 挤入 卤素 白炽灯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向挤入式卤素白炽灯,这种白炽灯接电网电压,由一个用透光材料制成的、限定灯的轴线的、密闭的管形外壳、一种用惰性气体和含有卤素添加剂构成的填充物和一个具有两个端部的、轴向设置的发光体以及一个与发光体的两个端部相连的馈电系统构成。
德国实用新型DE-GM8325715公开了一种这样的卤素白炽灯。那是一种轴向设有发光体的管形灯。为了防止发光体因其长度而触及外壳内壁(尤其是在水平点亮位置时),须设置多个绕成螺旋形或环形的、固定螺旋体用的金属丝。如众所周知的那样,这些金属丝贴靠在外壳的内壁上并支承发光体。为使每个支承器定位,在一侧或两侧的外壳壁上加工出小的凹槽。但事实表明,在管形灯内装配支承螺旋体的螺旋金属丝很费工并且所需费用很高,有定位槽的灯尤其是这样。一方面,每盏灯所需的支承器的数量较大(譬如四个),因此引起材料费用比较高;另一方面,带支承器的螺旋体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而且费工。为了防止螺旋体的缺陷,譬如因变形造成的缺陷,在装设支承器时就须对螺旋体单独进行进一步加工。因此,在把螺旋体装入外壳之前,对其进行的进一步加工做不到合理化,也很难实现自动化。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个寿命长的、双向挤入式卤素白炽灯,其制作特别简易,成本低并且很易于实现自动化。
本发明的任务的实施方案是:发光体只通过一个或多个横撑支承,横撑系由外壳材料构成并分别在外壳壁上的两点之间伸展。其特别有利的结构形式可以包含以下的一项或多项技术特征:
横撑横向于灯的轴线方向伸展并触及灯的轴线;
横撑横向于灯的轴线设置,并且在灯轴线的一侧和另一侧交替设置,使发光体得到横撑的机械支承;
各横撑处于一个平面上;
横撑交替处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平面上并触及灯的轴线;
发光体被夹在横撑内;
横撑为管式结构;
横撑呈漏斗状或拱状朝外壳壁方向扩张;
发光体系连贯螺旋缠绕而成;
发光体被分成若干段,由连接部分作为其间隔,各段发光体是双螺旋缠绕结构,连接部分是单螺旋缠绕结构或非螺旋缠绕结构;
横撑在连接部分区域支承发光体;
发光体在受横撑支承的部位分别设有一根金属芯杆,以改善冷却效果。
在探寻管形灯的特别简单的结构方案时,容易想到的是力图进一步简化支承体的形状,从而使之易于实现加工自动化。对此,现有大量的现有技术文献,这些文献表明,在这一技术领域已经进行了很多努力。现在,本发明提供一个关键性的突破,其突破方向与前者完全不同。前者的努力方向仅在于改变支承体的形状,而本发明则完全放弃了这种努力。现在是用由外壳壁的材料构成的玻璃横撑实现其任务。
令人惊奇的是,实际情况表明,这种由外壳材料构成的玻璃横撑很耐高温。其原因是,采用这种技术时具有来自外部的附加冷却作用和向外界的附加散热作用,因此防止了玻璃横撑损坏。
横撑原则上可为实心(作为棒材)结构,但从加工和冷却角度出发,这种实心结构不能完全令人满意。横撑最好选用管式结构。这样,由于加大了散热面,可以改善冷却效果。
横撑支承有两种可选的基本方案,第一种可能性在于机械支承,譬如,管式横撑把发光体的二次螺旋缠绕体可说是串起来或者贴靠在发光体上。有利的是,在选择横撑范围内的二次螺旋缠绕体的螺距时,选择的螺距要与横撑的外径配合一致。特别有利的是,发光体在横撑所处范围内通过一根芯杆短接,使发光体的温度大为降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未经电灯专利信托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15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定子壳体与磁极凸焊工艺方法
- 下一篇:设备管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