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溶性地层暂堵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91101010.6 | 申请日: | 1991-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21C | 公开(公告)日: | 1998-12-23 |
发明(设计)人: | 崔福林;孙英姿;赵学昌;李志恩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K7/02 | 分类号: | C09K7/02;E21B33/12 |
代理公司: | 大庆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米万泽,王本荣 |
地址: |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地层 暂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为提高油田产量,对油水井在选择压裂和多裂缝压裂过程中暂堵层段所使用的水溶性地层暂堵剂。
油田在开采后期,为提高石油产量,对油层要采取一些技术处理,如对油水层压裂等,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给压裂工艺造成困难,要针对具体地层采取相应措施。在选择性压裂的工艺技术中,对高渗透性地层需要事先采用暂堵剂封堵,以便对低渗透性地层进行压裂,而多裂缝压裂过程中要对已加砂完的压裂缝进行暂堵,以便再压开裂缝。目前,常使用的暂堵剂是以石蜡、高压聚乙烯、松香和无机盐等成份组成的热固性聚合物。在它们的组份中有很少部分溶于油,绝大部分既不溶于油,也不溶于水。压裂结束后,暂堵的地层只能靠地温使之软化,逐渐失去封堵地层的性能,最后被排出地层,不但用量多,而且无法在注水井上使用。所需投放专用工具容积大,一般容积为30~40升(L),耐压在60~70MPa的高压下,工具笨重,安全系数低。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用量可减少85%以上,在含水50%以上油水混合溶液中溶解度达90%以上的暂堵剂。同时,提供这种暂堵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达到:将水,骨胶,田菁粉或羟甲基淀粉,磺化沥青或磺化栲胶按6~8∶5~8∶2~3∶1~2的重量比例配方,其最佳重量比例为7∶6∶2.5∶1.5。
该暂堵剂由水,骨胶,田菁粉或羟甲基淀粉,磺化沥青或磺化栲胶按6~8∶5~8∶2~3∶1~2的重比制备而成,其制备步骤为,先将骨胶加入到70~80℃水中使其充分溶解,待温度降至40~50℃后,加入田菁粉或羟甲基淀粉搅拌均匀,尔后再加入磺化沥青或磺化栲胶强力搅拌均匀,摊开干燥后粉碎过筛,选粒度3-6mm。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效果:封堵效果好,每米射孔层段由原来1.5kg减少到0.2kg,减少用量的85%以上;用量减少所用专门投放工具容积也减小,有利于安全,封堵压裂后,暂堵剂被水溶速度快,不但能被油井使用而且还能用于水井的技术改造。
下面通过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
称取6~8kg水加热并保持到70~80℃,加入骨胶6kg,边加入边进行搅拌,使骨胶充分溶解,待温度降至40~50℃后,加入田菁粉或羟甲基淀粉2.5kg,边加入边搅拌均匀,尔后再加入磺化沥青或磺化栲胶1.5kg,在强力搅拌下使组份混合均匀后,摊在涂有机油的铁板上,厚度2.5~3.5mm,自然干燥后,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筛,选粒度3~6mm作为成品暂堵剂。
由封堵地层厚度决定暂堵剂的用量(射孔井段每米用0.2kg)。其中骨胶有粘接和密封作用,田菁粉或羟甲基淀粉有增稠和提高强度及调节溶解速度的作用,磺化沥青或磺化栲胶有增加韧性和水溶速度的作用。根据设计,在高压下暂堵剂随压裂液一同注入井中,进入较高渗透率地层段,压裂液通过暂堵剂并滤出滤液,使暂堵表层的骨胶溶解,在压差的作用下紧密地联在一起,形成致密的滤饼,阻挡压裂液继续进入地层,达到封堵目的。当压裂结束后,在水和破胶水化的压裂液作用下,暂堵剂中的磺化沥青先溶解于水,增加了水溶面积,继而使田菁粉,骨胶先后溶解水排出地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未经大庆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11010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