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保持式电磁铁及控制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90226712.4 | 申请日: | 1990-12-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76U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23 |
| 发明(设计)人: | 张凡;杨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凡;四川新兴电气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H01F7/18 | 分类号: | H01F7/18;H01F7/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永丰路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保持 电磁铁 控制电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恒磁体(永久磁铁)的极化电磁铁及此类磁保持式电磁铁及专用的控制电路。它属于低压电器的电磁铁领域,是配套安装在电磁阀、电磁继电器、接触器、电磁制动器、电磁振动器等电气机械装置上(内)的电动操作机构及控制电路。
在已有技术中,中国专利CN88219029.6虽然已经提供了一个磁保持式电磁铁(阀)的手动操作机构,但该专利仅仅适用于手动释放(关阀)操作而已,并没有配套专用的控制电路,因而,在某些场合下使用时有一定的限制和不便。中国专利CN89213167.5虽然已经提供了一个使用同一个电磁线圈就能操纵磁保持式电磁铁的吸合和释放状态,并且在励磁电源消失时使磁保持电磁铁由吸持状态自动返回到释放状态的磁保持式电磁铁控制电路。但是,它仍然存在着下列三个不足之处:第一,该电磁铁原则上都是一种牵引式--拉动式电磁铁,其操作方向有时候不能满足被操动机械的使用要求。第二,缺少必要的手动操作机构。第三,由于该专利在电磁线圈的主电路中串入了电容器C,因此,当使用者要求电磁铁具有大的初始起动吸力时,这个电容器的容量可能很大,有时候会显得不十分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已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若干种既可以是牵引式、又可以是推动式并且具有手动操作电磁铁吸合和释放功能的、同时又能提供大初始起动吸力的新型磁保持电磁铁以及与各类磁保持式电磁铁配套的使用同一个电磁线圈操纵电磁铁吸合和释放的三种典型单元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与各类磁保持式电磁铁配套的、使用同一个电磁线圈在励磁电源失电时使吸持着的电磁铁自动返回到释放状态的自同步保护电路(零压或欠压);同时提供若干种在特定使用条件下被简化了的、使用同一个电磁线圈操纵磁保持式电磁铁吸合和释放的、上述三种典型单元电路的变异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
a)在中国专利CN89213167.5规定的磁保持式牵引电磁铁的定铁心--即上磁轭[1]和辅助磁极[2]上,设置穿透孔[50],孔中插入安装顶杆[51]或插入(或旋入)安装手动操作杆[52],在远离穿透孔[50]的动铁心[8]的一端上设置牵引杆[53]或手动操作杆[54],构成了若干种既可以是牵引式又可以是推动式,同时具有手动操作吸合与释放功能的磁保持式电磁铁;
b)采用一个合闸脉冲开关[109]、合闸脉冲触发电路[106]、储能电路[107]、储能止逆二极管[105]、分闸脉冲开关[103]、限流元件[104]、分流止逆二极管[108]、分闸联锁开关[110],构成了在接通或分断励磁电源时使用同一个电磁线圈[6]操作磁保持式电磁铁吸合和释放的电气控制电路或手动控制电路的一个典型单元电路,其中,合闸脉冲开关[109]在电磁铁吸合瞬间自动闭合(动合特性)并在吸合完成后又自动分断,它必须串接在储能电路[107]出线侧的电磁线圈[6]的主电路中(正极或负极均可)。分闸脉冲开关[103]在电磁铁吸合过程中长期处于分断状态,但在电磁铁释放操作(含励磁电源零电压或欠电压)瞬间自动闭合,并利用储能电路[107]在电磁铁吸合期间予存的能量,使电磁铁反向励磁而释放,直至低电平时自动关断;
c)采用一个合闸脉冲开关[109]、储能电路[107]、储能止逆二极管[105]、分闸脉冲开关[103]、限流元件[104]、分流止逆二极管[108]、分闸联锁开关[110],构成了在接通或分断励磁电源时使用同一个电磁线圈[6]操作磁保持式电磁铁吸合和释放的电气控制或手动控制电路的第二个典型单元电路,其中,合闸脉冲开关[109]在电磁铁吸合完成后受控分断(动分特性),它必须串接在储能电路[107]出线侧的电磁线圈[6]的主电路中(正极或负极均可),分闸脉冲开关[103]在电磁铁吸合过程中长期处于分断状态,但在电磁铁释放操作(含励磁电源零电压或欠电压)瞬间自动闭合,并利用储能电路[107]在电磁铁吸合期间予存的能量,使电磁铁反向励磁而释放,直至低电平时自动关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凡;四川新兴电气研究所,未经张凡;四川新兴电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9022671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楼紧急逃生器
- 下一篇:烘焙茶叶用的节能无烟炉灶





